[ 王瑜 ]——(2007-9-5) / 已閱21538次
首先自己要獨立自主地去開發,積極申請專利保護。在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我們可以跑馬圈地,我們只做出了一點點成績,那都是業內閃亮的聚光點。
(四)地理標志(原產地域產品和證明商標)
地理標志是一種知識產權,能給所標志者帶來重大經濟利益。地理標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一般以縣為單位,因為產品具有獨特性,其他地方產品的不可替代,所以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認可程度。原產地主要對農產品體現在特色農業上,對當地經濟具有很大的優勢。山東的“章丘大蔥”,從99年注冊時的每公斤0.4元上升到2003年的0.9元。新疆的“庫爾勒香梨”,產品遠銷國內外。“吐魯番葡萄”年產量達52萬噸,占全世界產量的7%,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目前我國經過審批的地理標志有幾百個,其中大部分是農產品。
(五)標準
1、什么是標準
(1)標準是知識產權最高境界
(2)標準是專利的集中
2、標準在農業產業中的運用
3、標準對每個農戶以及銷售商的積極意義
4、如何在農產品上制定標準
(1)標準有很多層次
(2)制定標準并不難(先從最簡單的分級開始)
三、我國現有農業產業化模式
(一)現有模式
1、政府主導型
我們的政府其實都在非常努力地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化,但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在地方政府引導、支持或者強制下,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樹立了一些“萬畝果園”、“示范基地”等,種植、養植規模上去了,效益卻并未顯現。農民將可以上市的蔬菜直接毀在地里、市長親自幫農民賣瓜等不正常的現象隨時可見報道。這樣的產業化反而成為農民的負擔,也損害了政府的威信,這種模式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
2.龍頭企業帶動型
這種類型是前些年政府一直在倡導的,龍頭企業帶動型是指以農副產品加工或流通企業為龍頭,通過合同等將多種利益聯結。該類型一般以“公司+農戶”為基本組織模式,農戶按合同規定向企業交售農產品,龍頭企業加工、出售制成品,這種形式在養殖業特別是外向型創匯農業中最為流行。
龍頭企業帶動型看上去很美麗,其實仔細分析是非常烏托邦的。企業以盈利為目的,龍頭企業當然不是天使,它存在的目的也是為了盈利,那么它和農戶必然是有利益沖突的,如果將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過于緊密聯系,那么農戶將對龍頭企業將產生過度的依賴,任何人都無法保證龍頭企業不會以自己利益為重,而損害廣大農戶的利益。“公司+農戶”形式無一不失敗,所以這種模式不能大力推廣。
3.中介組織帶動型
中介組織帶動型主要是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流通大戶、加工企業等為中介,通過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聯結機制,鼓動農戶從事專業生產,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實施一體化經營的組織類型。在前年的兩會以來,合作社這種組織形式被重新提及。我國最少成立了幾十萬個合作社/農民協會組織,這些合作社/協會基本在政府的主導下成立,將原來的村委會翻牌。農戶本身的眼界狹小與缺乏基本的經營能力,對外界的信息極為封閉,農戶簡單的相加并不能起到任何的帶動作用。這些合作社/協會組織沒有真正將農戶聯合起來,沒有真正將農業產業的鏈條連接起來,所以不可能達到真正的目的。
(二)農業產業化新模式之探索
我國農業的出路是農民合作化,生產產業化,但是政府推動的合作化和產業化都不能成功,合作化不是將農戶簡單的聯合,產業化不是將產業鏈條隨意的連接。而不合作就不能發展,這是我們農業發展的新困境。
將協會真正做好,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有企業家,對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市場化運做,將當地的農業產業做強做大;需要有熱心人,需要有人滿懷熱情去推動,同時需要有“慈善家”,在發展自己的同時要考慮政府的GDP,考慮當地農戶的基本利益,實現共同富裕。以上三種模式顯然都不適合,這里提出一種新的模式:“龍頭企業加協會加農戶”模式。
(三)新模式介紹
1、一個開拓者(龍頭企業),有利益承載體,就有推動力
2、一個裁判員(協會),由組織進行管理
3、一群受益人(眾多的農戶)每個農戶都能從中獲益。
4、一條紐帶(知識產權)
四、農業產業化新模式的具體運用
(一)具體操作
1.龍頭企業的選擇
要將協會真正做好,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要有企業家來經營,我們設計的模式首先要引入企業,當然要是當地的龍頭企業。引入當地的企業家還必須要使該企業具有一定的熱心,企業家很多,但是“慈善家”很少,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企業家本質上就不是“慈善家”。如何促使企業家在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顧及協會的發展,顧及農戶以及其他協會成員的利益,實現共同發展,如何使企業具有熱心又具有一定的“慈善”心,那么我們還需要引入一種機制,對龍頭企業的行為進行制約,這種機制就是知識產權。
2.協會的構建
首先協會的性質應該是民間的組織,不應受政府支配,這樣不會因為政績需要而急功近利,不會因為利益沖突而導致變異為政府的附屬機構,但這是目前協會組建面臨的共同難題。
協會的成員包括:龍頭企業、農戶、以及其他為農業產業服務的機構。
龍頭企業上面已經講過,一般要求是當地的龍頭企業,這樣能有效制約其為了自身的利益,損害當地協會成員的損害,所以協會應當由當地龍頭企業牽頭組建。
會員一般限制為當地的企業(當地企業不僅僅是當地人設立的企業,而是指設立在當地的企業)或者個人,可以分為多個層次,生產者、銷售者、加工者和中介服務機構(包括運輸,包裝、印刷、廣告)等等。
協會的運做應當進行制度管理,必須嚴格遵照制訂的章程和議事規則進行管理。會員大會嚴格遵守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會員有同等的權利來決定協會的事務,將保證協會成員利益與共,協會成員和諧共處,共同促使協會健康發展。
3.龍頭企業負責開發其他各種知識產權
龍頭企業作為企業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具有市場的開拓能力,具有信息的廣泛來源,龍頭企業是帶動合作社/協會發展的火車頭。龍頭企業帶動必須具備一定的熱心,熱心的動力就是知識產權。合作社/協會本身不具有經濟實力,那么其他的知識產權(比如植物新品種的開發,品牌?商標權)的開發,專利的開發可以由龍頭企業去進行,去享有所有權,去享有許可使用費用,這樣龍頭企業才有熱心。我們也必須防止龍頭企業借助知識產權損害當地農業產業的整體利益。必須進行適當的限制,使其具備一定的慈善家的心態,所以必須要求其將知識產權以低于市場價格許可給協會,由協會統一管理使用。
4.政府將地理標志的管理權委托給協會
(1)現在管理模式的存在問題
地理標志是上天恩賜給各地的禮物,是稀缺的資源而不是一種榮耀,需要好好珍惜和利用,如果被濫用上帝將會收回,甚至給以懲罰。擁有地理標志并不意味著產品的價值當然可以提升,相反消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現小的問題,都可能造成毀滅的打擊。同樣取得地理標志的“龍口粉絲”、“金華火腿”因部分企業粗制濫造、以次充好導致自毀聲譽,失去了消費者。而更多地理標志都是默默無聞,全國有四五百個地理標志,消費者知道的又有幾個?所以必須需要規范的管理和運做才能真正將資源變為財富。
在我國地理標志的一般由政府機構進行管理,很多地方的政府機構將此作為自己部門利益的來源,幾乎不問來源僅僅簡單地出賣給各使用單位。地理標志的使用有嚴格的標準,這個標準是國家標準,講(洗澡蟹、外地產品冒充等)案例,有的地方甚至通過行政命令擅自擴大地理標志的使用范圍,這樣的管理直接損害地理標志的形象,導致當地特色農產品的信任危機,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
(2)國外都是協會管理
法國布萊斯雞是世界第一個享有原產地名稱保護的家禽,1957年成立了布萊斯家禽行業辦公室,制定了原產地名稱標準。對布來斯家禽種禽、放養方式、飼料、放養時間、放養的面積都有規定,行業辦公室對飼養的條件和地域有嚴格界定和監督,并規定了一系列認證標準。如要求每只家禽的左爪有認證圈,標有飼養者姓名,采取定期自由放養,每只家禽的放養范圍為10平方米等等。這些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3)應當將管理權委托給協會
農產品的地理標志形象倒下很容易,重新樹立則需要長久的培育。協會可以和政府合作,政府以文件形式授權協會取得對地理標志進行統一的管理權。協會是民間機構,直接由與當地農業產業息息相關的個人和單位組成,地理標志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各會員的經濟利益。協會由龍頭企業和當地的管理精英構成,其具有管理能力。借鑒國外的管理模式制定嚴格之標準,進行嚴格的管理,由協會負責統一對外維護地理標志形象。如果相關政府機構一定要獲利可以收取少量的許可費用。
5.以知識產權作為紐帶連接政府、協會、龍頭企業以及協會其他成員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