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07-9-5) / 已閱21536次
用知識產權解農業產業化之困
一、我國農業生產的危機及出路
(一)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合作化是唯一的出路
農業產業化,農民合作化是我國農業的唯一出路
1.農業產業化
中央黨校的王東京教授用一個饅頭的故事對農業產業化做了非常形象的闡述:農民賣麥子每百斤只能收入60元,如果加工成面粉就能賣到70元,把面粉做成饅頭就能賣到100元。從麥子到饅頭,生產的鏈條延伸了,不僅增加了就業,而且多創造了價值,降低了風險。農業產業化圍繞一個或多個相關的農副產品項目,組織眾多主體參與,進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活動,把產供銷,農工貿,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在相互合作參與過程中,各方結成了較緊密的經濟利益關系。農業產業化是個金娃娃,只要經營得好從頭到尾每個環節都有錢賺。
2、農民合作化
合作社法 2006年10月31日頒布,2007年7月1日實施
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 2007年5月28日
關于啟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營業執照》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支機構營業執照》的通知 2007-06-08
配套政策的出臺反映政府的高度重視
政府對合作社有現金獎勵(農業部和全國工商聯各有20萬元的現金獎勵)
(二)危機
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特征是專業化和集中化,國外的農業專業化造就了農業產品各鏈條中專業的大型公司,專業的生產區域,形成玉米帶、棉花帶、畜牧帶等各具特色的農業帶。農業集中化使農場數目減少,土地更加集中,農場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但是我國農業產業化面臨以下危機:
1.土地極端分散,造成生產力極端低下
農村改革的核心是將土地承包給農民自主經營,原來相對集中的農村土地被極端分散在各個家庭中。這些以農戶為單位的生產者,各自為戰,在自己的承包地里重復幾千年來一貫種植的方式。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造成我國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奇高,美國的大豆油的價格只有我們的幾分之一,
2.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加工完全脫節
計劃經濟時代我國人為地切斷了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之間的有機聯系,使農業的生產、銷售、加工完全脫節,相互獨立,各自為戰。我國一向偏重生產,使得在銷售和加工環節極為薄弱,銷售大都是當地農民臨時性自發組成起來的銷售隊伍,這些人員在生產季節從事農業生產,收獲后,自發組成起來進行販運,組織隨意而且分散。而農產品的深加工多數停留在作坊中。
3.無力改良品種,改良種植技術,提高產品質量
單個的農戶沒有能力對品種進行改良,提高種植技術,使我國農產品的品種不能提高,產量低下。
4.我們面臨國外農業的競爭
加入WTO我國必須漸次放開農產品市場,國外又便宜質量又好的農產品進入我國,對我國農業將造成巨大的沖擊,我們必須改變我國目前農業生產狀況。
二、農業相關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涉及的內容廣泛,從構建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來看,與之相關的主要有植物新品種、專利權、商標權和原產地域產品和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等。
(一)植物新品種
植物新品種對農民朋友來說非常新鮮的名詞,其實我國1997年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我們的農民還習慣于互相交互良種,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農民被突然法院告知,自己種植水稻種子侵犯了他人的品種權,對方要求賠償,不要驚訝,按我國現在的農村種植習慣,遲早要遭受這么一次。
1、植物新品種,新世紀的圈地運動
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行為被稱為“新世紀的圈地運動”。境外商人頻頻到我國收購珍稀植物和名貴花卉的原植物,甚至采用走私或者偷竊的方式,這些人是“生命海盜”。現在“生命海盜”以資助的名義,以專家的身份長期呆在當地進行研究,這種“海盜”受到當地政府的款待,讓他們把抽取的樣本連同當地的傳統知識帶回實驗室,分隔出活躍成分或基因序列,并將這“發明”歸入其品種權。
2、生命海盜給我們帶來災難
我們習慣于直接從國外引進新品種,但是如果國外公司要收取品種權費,這對我們的農民兄弟們將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命運?如果這種作物在全國大范圍地種植,這家擁有品種權的公司又突然提價,否則不允許使用該品種權,那么對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將會是怎么樣的影響?這種情況并非危言聳聽,著名的北京鴨被英國人繁育出“櫻桃谷鴨”,重新回到中國,已經將北京鴨趕出了市場,聞名世界的北京烤鴨,現在用的基本上是“櫻桃谷鴨”。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擁有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資源的90%,野生大豆的許多特別性狀對于改良大豆品質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孟山都公司把我國大豆的基因研究出來后在100多個國家申請專利保護,“種中國豆,侵美國權”最終使中國從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國變為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直接導致東北和內蒙大豆種植戶的破產,而我們的大豆油的價格比美國高出幾倍。
(二)商標
農產品粗放的銷售模式將被品牌經營逐漸取代,現在農產品領域很少有品牌,蘊涵了巨大的機會。農產品象工業品一樣,遲早要集中到幾種個牌子,沒有品牌的銷售商必然被有品牌的經銷商吃掉,如果我們不及早進行品牌經營,那時農產品只能被人以低價收購,高額的利潤被品牌商賺走。農產品沒有銷售品牌,蘊涵了巨大商機。
案例
湖南安化縣優質果品產銷合作社的“阿香” 牌柑桔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合作社以“阿香”牌為統一商標,由此樹立了“阿香” 牌“中華名果”的品牌形象,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四川南充長樂的柚子開始只賣到兩毛五一斤,注冊了長樂牌商標后,賣到了5塊錢一斤,并且打入了國際市場。同樣在湖南許多單位和個人投資到江永種植香柚,由于沒有形成統一的品牌優勢,時至今日,江永的香柚還是默默無聞,其中的深刻教訓發人深省。
商標可以使用在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上,象湖南安化在其生產、銷售的柑桔上使用“阿香”牌,也可以使用在由農產品加工而成的產品上,甚至是作物的苗木上也可以使用商標,以后銷售苗木還可以說是某某牌的。
(三)專利
1、什么是專利
申請專利等于修建收費站
2、農業生產中包含那些專利
生產過程中(種植方法、新品種的培育),培育方法、種植方式的改良有利于提升農產品的產品品質,提高種植的效率,
銷售過程中(外包裝等),產品外觀專利的開發也有利于統一對外包裝,提高產品的銷售形象,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增加產品的防偽性能。
儲藏過程中(保鮮技術),儲存方法的改進可以延長農產品的保存期限,銷售周期,
加工過程中
案例
我國科學家李曉方就自己發明的“自花授粉和常異花授粉農作物種群、品種選育方法”提交了PCT專利申請(國際申請),并將啟動進入中、美、日等103個國家的申請工作。江西德宇集團公司2001年公司研制的“綠茶生物保鮮方法”這項專利技術投入使用后,茶葉初級產品價格由每公斤60元增加到316元。
3、不注重專利失敗的案例
浙江省安吉縣是“中國竹鄉”,2004年全縣竹資源產值達4.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竹業總產值達45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32%,每年創稅超過2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1/4以上。安吉數十家大型竹制品出口企業對外聯系著歐美、日、韓、港、澳、臺等客戶,對內聯系著數千家加工企業。這些下游企業的收購活動養活著安吉縣數萬個家庭作坊——全縣近一半的農戶。另外,南方數省每年把3000多萬株竹子在本地用安吉企業輸出的技術、資本加工成半成品,然后賣到安吉,加工成最終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安吉竹產業鏈級系南方數省數百萬竹農的生存與發展,產值與效益一直雄居全國十大竹鄉之首。就是這樣的一個著名竹產業,由于其最終產品侵犯了江蘇連云港海達工藝品公司的外觀專利權,目前安吉農村絕大多數加工竹涼席、竹地毯的家庭作坊已經停產,毛竹價格直線下降。
3、不注重專利開發的危機
總共3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