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07-9-5) / 已閱21537次
地理標志維系當地整個特色農業的發展,植物新品種權整體提高了農產品的種植水準和新品種的改良,注冊商標樹立了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優勢,統一的使用規則整合了銷售市場。專利帶動加工水平的提高。無論是政府還是龍頭企業以及協會的各個成員都能從中獲得收益,而這些收益都來自于知識產權,來自于對知識產權良性利益分配,來自于對知識產權嚴格的管理制度。農業產業涉及的政府、龍頭企業、協會、農戶以及其他輔助機構可以用知識產權作為紐帶輕松連接起來,各方按照知識產權管理規則規范自己的使用行為,實現和諧發展,政府可以從當地經濟的發展中獲得政績,龍頭企業、農戶等都可以從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
(二)知識產權使用與管理規則
知識產權只有使用才能體現其作用,才能發揮其價值。無論是龍頭企業自行開發的知識產權還是當地取得的地理標志,其管理權全國歸屬了協會。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會員既然獲得了好處就應當支付相應的費用,這個費用比正常的許可費用要低很多。這些許可費可用于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推廣,支持知識產權的再開發,支持整個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知識產權的使用要建立使用管理規范,才能得到良性的發展。協會代表廣大會員的利益,協會的管理規則是嚴格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法控制管理權,其制定的規則只有是公正的才能通過,其管理必須是公平的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所以協會是這些知識產權最好的管理者。
知識產權的使用在當地非常容易被人情化,知識產權的管理必須制定管理規范,按照制度來管理。這個規范由誰來定很關鍵,如果政府制訂,政府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由龍頭企業來定,其結果必然侵犯成員的利益,如果完全委托協會制定,難免首鼠兩端左右為難。協會授權取得的地理標志的管理權,其管理制度應當與政府進行協商,由龍頭企業或者其他會員取得的知識產權其管理制度應當與龍頭企業或其他會員共同協商制定。
在一個共同指定嚴格標準和規范下可以保證規則的有效性和可執行性,保證各方利益均衡,協會沒有自己的利益,只有共同的利益,協會將成為一個嚴格的裁判者。
知識產權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內管理,二是對外管理,對內管理主要是以制度來管理,對外管理則要復雜得多,比如如何使商標迅速成名,遇到假冒商標,仿冒專利的情況該如何進行打擊,如何維護知識產權等等。管理知識產權是非常專業的事情,一般的協會不可能有這樣的管理能力。所以協會可以考慮將知識產權的管理外包給專業的律師事務所來托管。
(三)農業知識產權的推廣使用
作為普通農戶以及銷售商他們無法理解知識產權制度,他們極有可能急功近利而恣意違反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這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知識產權在農業產業協會中推廣是個十分艱難而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我們不能因為難而不去做。
我們可以先從最好推廣的品牌(商標)開始,先從最能接受知識產權制度的龍頭企業開始,先從最容易因為知識產權獲得利益的人開始,讓他們先嘗到甜頭。銷售商因為品牌經營最先獲得了收益,他們會自行按品牌的標準要求農戶,將品牌意識傳遞到農戶。銷售商也最容易急功近利,摻假破壞品牌形象,那么應當按知識產權使用規則對他們進行嚴厲的處罰,讓他們吃點苦頭。這樣通過市場的末端向最前端的生產者漸次倒逼,先給甜頭再吃苦頭,讓所有的成員逐步體會知識產權帶來的收益,不遵守規則將受到的處罰,這樣當大家都接受了這個模式后,那么我們的農業產業將有爆發的增長。
結語
“龍頭企業加協會加農戶”這種模式,綜合考慮了市場開發,農戶的組合,產業鏈條的連接。以知識產權作為紐帶將以非常低的成本順利地將政府、龍頭企業、協會、農戶等各方面實現連接組合,達成和諧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收益。這種模式以四兩撥千斤之勢,用知識產權的杠桿撬動整合當地農業產業化的大市場,可以輕而易舉地掌控從種植到采摘到包裝到銷售到加工所有環節,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的水平,提高當地農產品的競爭實力,讓農戶、銷售者、加工者全部從中獲益,而政府不需要投入任何資金,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就能從中獲得良好的政績。
在其他地方還沒有開始時,我們最先提出,我們將成為先導者,作為先導者,意味著我們沒有任何的競爭對手,意味著我們更容易取得功績,每一個小成績都將成為其他協會的楷模。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抓緊而行呢?
※:本文是在中國楊凌農業知識產權信息中心主辦的培訓上的講演稿
作者:王律師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高級會員
電話:010-51662214,電子信箱:lawyerwy@263.net
法律博客:http://zscqls.blog.hexun.com/。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