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志國 ]——(2007-12-5) / 已閱69723次
《民事訴訟法》修改對比
文/武志國 woo_eye@yahoo.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制定于1991年。距今已有16年。該法是以198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為基礎修訂的,現行《民事訴訟法》實際上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度珖嗣翊泶髸瘴瘑T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07年10月28日通過,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對仍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修改之前〗第一百零三條 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責令其履行協助義務外,并可以予以罰款:
(一)有關單位拒絕或者妨礙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
。ǘ┿y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后,拒不協助查詢、凍結或者劃撥存款的;
。ㄈ┯嘘P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后,拒不協助扣留被執行人的收入、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轉交有關票證、證照或者其他財產的;
。ㄋ模┢渌芙^協助執行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還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其他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于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法發[2004]5號)
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于2000年9月4日會簽下發的法發(2000)21號即《關于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金融機構協助執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法院對行政機關依法申請強制執行需要銀行協助執行的案件應如何辦理問題的聯合通知》
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協助執行對專利申請權進行財產保全裁定的規定》(公告第79號)
鐵道部《協助執行執法機關扣留鐵路運輸貨物的通知》(鐵運函〔1995〕327號)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轉發郵電部《關于人民法院要求郵電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批復》的通知 1992年12月19日,最高法院辦公廳
【修改之處】《民訴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款規定了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有下列行為拒絕協助執行的情形,為了解決“執行難”,增加對“不履行協助義務單位”履行協助義務關鍵人的威懾力度,新增加對不履行協助義務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可以予以拘留,修改之前僅僅為罰款或提出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實踐中,蔑視法庭的行為增多,影響法院審判工作秩序的行為愈演愈烈,然而法院出于顧慮而謹慎待之,容易引發上訪、上告,不敢輕易使用拘留甚至不用。目前強制措施的實施只局限于在法庭上的妨害行為,青島中級人民法院的陳顯江主任和袁巍庭長認為,應將強制措施實施的空間與時間延伸至整個法院的審判工作場所與工作時間,甚至在任何時間對法院、法規以及其他審判人員的侮辱等都應適用強制措施,以切實維護司法權威和保障審判工作的秩序。 為此擴大了拘留的情形,拘留的對象限定為“協助執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拘留的前提是“出現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拒絕協助執行先前,被予以罰款仍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二、第一百零四條第一款修改為:“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一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一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修改之前〗 第一百零四條 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一千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一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承認并改正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解除拘留。
【修改之處】為了解決“執行難”,增加被罰款人的痛楚度,比修改之前對個人、單位的罰款力度都提升10倍。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強制措施有以下5種:拘傳、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罰款、拘留。罰款和拘留是比較嚴厲的強制措施,直接涉及行為人的經濟利益和人身自由,因而法律規定了較為嚴格的適用程序。司法實踐中拘留的實現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公安機關的配合。公、法之間的協調配合還存在苛刻證據尤其是高昂費用的障礙。目前存在法院設立拘留所的爭議。
三、第一百七十八條修改為:“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修改之前〗第一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修改之處】關于再審申請向何法院提出的規定,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不但可向上一級申請再審,也可申請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指出,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產生的問題是當事人向人民法院多頭申訴,反復申訴,人民法院重復審查。此外,讓原審法院對自己作出的判決、裁定進行自我糾錯,較為困難。 基于上述原因,刪除了當事人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規定。
是否應當拋棄再審程序而由三審制取代存在爭議。再審程序是追求實質正義與保持裁判安定性這一對矛盾博弈的產物。
新法未明確是否限制申請再審的次數。
四、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改為第一百七十九條,修改為:“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修改之前〗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修改之處】從原先的五種情形修改為十五種情形。主要證據不足衍生為以下幾種情形:1)缺乏基本證據;2)主要證據是偽造;3)主要證據未經質證;4)人民法院未依法應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當事人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案件審理需要的證據;
新明確以下幾種情形:1)管轄錯誤;2)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3)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4)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4)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5)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6)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未修改之處:1)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2)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3)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修改前再審理由過于寬泛,并不存在一個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標準!霸袥Q、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不具有可操作性!霸袥Q、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規定含糊不清。程序違法只有在“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時,才可以提起抗訴,明顯存在輕程序,重實體。至于其它引發再審的理由同樣顯得非;\統和概括,司法實踐中把握起來也極為寬泛,缺乏可操作性?梢哉f,正是這種過于籠統、寬泛(幾乎包括了裁判的所有方面)的再審理由,造成了目前無限再審的局面。采用列舉式的規定,容易理解,便于操作。
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八十條:“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不提交書面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補充有關材料,詢問有關事項!
【修改之處】新增關于申請再審啟動后的程序,明確申請再審的申請書的提交、申請再審申請書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提交書面意見的程序,與起訴后決定受理的之后的程序類似。之前舊法對此無規定。
六、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二款改為第一百八十一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修改之前〗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二款 人民法院對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申請,予以駁回。
總共3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