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魯 ]——(2008-1-20) / 已閱47290次
讀最有用的書,找最適合的工作──寄語中國法律未來之星
廣東環球經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牙大狀廣州律師網(www.jylawyer.com )
首席律師 王思魯
【金玉良言】 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知識變成能力,而不僅僅是一張文憑。而這樣的一種能力,在我們的整個人生歷程中是最重要的。要知道,社會在急劇變化中,現在一些看似穩定的東西,若干時間后都可能會變得不穩定。惟有能力,你所擁有的能力才是你一生的財富,是它讓你立于不敗之地。
【金玉良言】 在工作中,我們深刻的體會是“快人一步,快人一生”,也就是越早準備,越早行動,就越能領先。我們還有一個深刻的體會是“用全身心的愛迎接今天”,也就是認準了目標,就不要輕易動搖,全身心、全天候地投入奮斗,就會超越自我,跨越頂峰,成就一番事業。
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先向同學們提幾個問題:你是否是法學專業的?本科也是法學專業嗎?為什么選擇了法學專業?
學生一回答:我本科是學工科的,研究生時報考了法學碩士。學習法學是因為自己對法學有濃厚的興趣,并且我深信法學專業以后會有很好的前景。畢業后有打算從事與法律相關的職業吧,比如律師或者法官。我平時主要看教材和老師上課列出的書目,以及一些理論性比較強的書。
學生二回答:我報考的是電子商務專業,讀法律專業是服從學校的安排,至于以后的工作問題,目前還沒有什么比較清晰的想法。既然選擇了法學,就只能找跟法律有關的工作吧。
學生三回答:我沒有報法律專業,對法律也沒有太大的興趣,說實在話我對將來沒有什么打算。 好,同學們的回答,可以說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今早我與孩子媽媽談小孩讀書的問題時,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其實根據孩子的興趣,較早地規劃她的未來,走好人生每一步比什么都重要。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法律、電子商務、計算機等專業,而是準確定位,也就是說準確確定你最喜歡和最適合的工作。 我國現在的人生規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活規劃,包括感情、家庭、婚姻等問題;二是工作和學習計劃,包括將來做什么工作,未來發展的目標是什么,怎么實現等問題。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定位,特別是準確定位。據有關報道,70%的大學生是沒有考慮過定位和職業規劃,即使是考慮過也很多不成熟。有定位不等于準確定位,準確定位是相當重要的。不要說在座的名牌大學畢業生了,即使是一個初中、高中畢業生,只要他有準確的定位,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么,并且按照其方向努力,最終也會成功。例如,他計劃好,畢業后第一年設法找到一份月工資400元的工作,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和能力,在第二年的時候找一份月工資800元的工作,到適當的時候去學一門他自己喜歡并且合適、擅長的手藝,這樣一路發展下去,生活也會越來越好,最后也可以走向成功。準確定位,對個人成功特別重要,下面展開詳細討論。
首先,我們要考慮是否喜歡。喜歡屬于主觀范疇,包括兩部分內容:一僅指現在喜歡,就像麥當勞的口號“我就喜歡”。而我這里說的“喜歡”,不只局限于現在的“喜歡”,更應該看到的是長久的“喜歡”,一種相對永恒的喜歡,也就是說要弄清楚你現在喜歡的東西是不是以后你依然會喜歡的?如果你現在喜歡,過了若干年后你就不喜歡了,那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說“喜歡”這個詞并不是兩個字這么簡單;另一個方面要考慮是否“適合”,適合屬于客觀范疇。我們要綜合考慮自己家庭的具體情況、自己的性格、悟性、自己喜歡的行業和社會大環境等因素。例如,你口才不好,文筆不佳,性格又比較內向,自己又并不是很喜歡當律師,就沒有必要選擇當律師。同樣,有些日趨衰落的行業,也不應當是你的首選;反之如果是一些比較新興、朝陽的產業,可以大膽一點選擇。總之,要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的情況和社會的大環境等因素來綜合考慮自己合適的工作。總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喜歡和適合。
我們在80年代讀書時,很多教材都是老師編寫的。那些書對我們學習語言,掌握學科基礎知識,了解學科體系,提高文采等都是有幫助的。但是,這些書大都脫離實際,大部分實際有用的東西是我們工作以后靠自己的經驗慢慢積累起來的,并不是從學校學來的,更不是從老師編寫的書上學來的。當然,現在市面上很多書是由實務部門的人來寫的,很貼近實際,實用性很強。但即使是這樣,也仍然存在不足。因為無論你怎么寫,有部分思想、觀點、經驗是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而這一部分剛好又是其中最精髓的部分。舉個例子,第一種情況,我給你看一份法律意見書,或許你可以結合自己的感受,參考形成一篇文書;第二種情況是我面對面地告訴你這份法律意見書是怎么寫的,有怎么樣的動機,有什么樣的目的,為什么要這樣寫,什么時候向上呈交,呈交給什么人,然后你可以根據此形成文書;第三種情況是,讓你自己親自參與整個案件的辦理,最后形成文書。三種情況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體會最深的自然是第三種,因為其中很多東西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今天在這里的一個多小時,我不想給大家講書上或者網絡上可以看到的東西,這是浪費你們的時間。這些在網絡上、書本上可以看到的東西,我只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我主要針對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就怎么定位?怎么規劃自己的未來?進行演講,而不是針對所有的群體。下面,我們就進入今天的演講主題,即法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如何找工作,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
在國外,職業規劃是從小學就開始的,包括父母、老師、測評機構等都有相應的輔導;而在我國,一般是在大學三、四年級才開始,并且我國所謂的職業規劃一般是由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來指導。這就存在問題,因為老師也是從學校到學校,不了解社會的真實狀況,講得很不到位。另外一些是外面專門研究職業規劃的管理咨詢機構來進行指導,但是就法學院的學生而言,也不到位。我認為最到位的是一些以前就是法學專業,畢業以后從事法官、律師職業的人所講的肺腑之言才是最實際的,最真實的。
一、 法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環境
1、前路一片迷茫
法學院畢業生現在找工作的確比較困難,我們在招聘時發現法學、計算機、會計三個專業其實是很難找工作的。特別是法學本科生,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分為就業單位和求職者兩方面。
教育產業化后,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相當普遍。中央領導已經高度關注到這個問題,并集中了一部分核心教授到中央黨校學習,任務之一就是著重解決現在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2、惡劣就業環境的深層透視
我們先來講就業單位方面的原因。
(1)司法機關
我們知道賀衛方在10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說:公檢法機關里該進的人進不了,不該進的人進了。我們國家司法機關招人,有一部分名額是不會對外開放的。實際上,我們國家的部隊和美國是不同的,美國軍隊的士兵有很高的工資,戰爭傷亡也有很高的賠償,當兵回來以后可以做生意或者其它。而我國軍隊的士兵沒有高工資,退伍以后國家要解決復員軍人的工作問題,于是相當一部分退伍軍人就進入了法院、檢察院這些司法機關。他們大都沒有經過法學的專業訓練,拿的只是函授、夜校等后期教育機構的文憑,并且也沒有通過司法考試。這樣他們占據了很大的職位分額,使得對外招收應屆生的職位名額減少,很多法學院的“科班生”無法進入司法機關工作。
(2)律師事務所
受大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律所功利色彩很濃,在招人的時候,如果應聘者沒有通過司法考試,不能給律所帶來案源,通常是不會考慮的。而且律所招聘的人數也是非常很少的。而我們剛畢業的學生,能夠有案源的恐怕只有很少一部分。
(3)企業
企業,主要指大型企業,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招聘法律人才的數量相對而言也比較多。我們可以分三個方向考慮:1、如果你不喜歡法律,你可以在公司里面先工作著,同時準備考公務員,畢竟公務員的錄取比例太低了,這樣,你既有工作保障,又可以充分準備公務員;2、如果你喜歡做管理,進入企業后,在充分熟悉企業的運作模式的前提下,往管理方向發展,設法成為企業的高管或者企業老板,法律人經商或者管理都具有相當的優勢;3、如果你最后的目標是做律師,在充分熟悉企業的運作模式的前提下,可以重新回到律師行,以后重點往公司訴訟和企業顧問方向發展,但要早早準備,盡快通過司法考試,并和律師界保持密切的業務聯系。不管哪種方式,進企業都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法律實務能力提高不會太多,因為企業招收法學畢業生只把他當作普通員工看待,不會重視其法律專業。
就求職者方面的原因,包括以下一些:
大家在應聘時,簡歷的寫法,面試的技巧對找工作都是有幫助的。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求職者要給用人單位信心,讓用人單位感覺到你對公司是很了解的,是經過慎重考慮的,進去以后會和公司一起共同成長的,你給它這個信心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
這里我舉自己應聘的例子來說明,可能會更有說明力吧。我是研究生畢業以后才到律所去的。我本科是88年畢業的,出來工作以后考律師牌,到律所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來回到中山大學讀研究生。其實我真正開始做律師是從98年開始的,可是在98年時我已經有很成熟的想法。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畢業前幾天,我在電梯里碰到一個師弟,他說:“王師兄,你不要給我們丟臉,你們班的同學都到政府機構工作,而你卻進了律師事務所。”我當時猶豫了幾秒鐘,我在想是應該給他講真話還是講假話。后來我決定不給他講真話,我內心的真實意愿是:“我就喜歡做律師,我適合做律師,我愿意承受律師給我帶來的壓力和傷痛,也樂意享受這個職業給我帶來的快樂和充實,我已經把律師職業當成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不能這么說,講了他反而認為我在講假話。于是我苦笑了一下說:“沒辦法,找不到工作,我只能到律師事務所去。”結果講完后他反而更同情我。那時候同學之間請客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那天晚上他卻請我喝酒了。
后來我去應聘律師事務所。我當時已經想好了,我在考研究生時的自述中就寫到:人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建立在可行性前提下的自信+失敗了再站起來的毅力 +萬變不離其宗的方法,你肯定會成功。我當時就想:我要去應聘律師事務所的話,我一定要進入廣東省最好的律師事務所,要跟廣東省最好的律師工作。我為什么會下這么一個決心呢?
作出這樣的結論,是基于以下這些因素的綜合考慮:
(1)充分的準備和準確的定位
我本科學習的是外語,畢業出來以后盡管在律師行工作過,但法律方面的經驗仍相對不足,但是知識是相通的,我在其它方面的經驗都是有用的。最重要的是,我是有備而來的,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實高考的時候,我就很喜歡法律這個專業了,但為什么我當時報的是外語呢?當時高考的情況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分了三個方向:文科、理科、外語,外語的錄取分數線較低,但如果以高分錄取的話進去以后可以要求調換專業。結果我考得的分數相當高,有2門考試還是當年廣東省狀元,但是后來我想轉法律卻因為政策的變動轉不了了,只好讀了中大的外語系。我從84年開始就到法學院旁聽講課。但遺憾的是,雖然我也很努力地學外語,但成績卻很差,我的同學都覺得我很蠢。我父母是老師,他們也認為是我進入大學以后不認真學習。事實上,我不僅認真學外語,而且很刻苦地學法律,教法律的老師都對我很滿意。 畢業以后,我被分配到珠海一家外資公司做翻譯。當時這是一份非常令人羨慕的職業,但我沒有絲毫的成就感,相反覺得很心虛,很怕見到外國人,表現也很不好。原因有很多,自己外語水平不好是一個原因,另外我們這一代包括你們在內,父母、老師在教育我們的時候,都沒有教我們要怎樣與人相處,怎么給自己的人生定位,怎么選擇自己的擇業方向。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碰到單位的人在討論我,一個是剛剛從華中科技大學(原為華中理工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和單位內的一個中專生在討論我,前者說;“我認為王思魯很不錯,他表達能力好,知識面又廣。”后者說:“不行,這個人很差勁,連說話都不通順。看到老外就臉紅,根本無法翻譯。”其實他們兩個講的都對,我當時就在想:同一個人放在不同的場合是完全不同的,放在一個地方可能很蠢,放在另一個地方可能是天才。我在外資公司工作了幾年,每天都毫無激情,覺得心態十分疲憊;相反的是,我對法律越來越感興趣,經常在下班后刻苦鉆研與法律有關的書籍。并且和法學界的名流、司法界的精英建立了廣泛密切的聯系,從中受益匪淺,極大地拓展了視野。經過深思熟慮后,我決定選擇自己最喜歡和最適合的事業——律師,重新給自己的人生定位。我當時就想:盡管我和法律科班生比有一定的缺陷,但是我是有備而來的,我很喜歡法律并且決心為之奮斗終身,所以我有信心進入廣東省最好的律師事務所,跟最好的律師學習。
(2)仔細巧妙地考察
我的考察不像現在很多大學生那樣,直接到單位詢問報酬和待遇的事情。直接詢問這樣的事情,經常會把事情搞砸。我是通過外圍進行調查的。我調查了50多個律所,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廣東廣大律師事務所是廣東省最好的律師事務所。它當時的主任薛云華,就是現在廣東律師協會的會長。我專門研究過他,他是中國綜合素質最高的律師之一。
(3)堅定的決心和十足的勇氣:
剛開始,我還是有些擔心,自己年紀大了,身體又受過傷,怕自己不被認同。我想了很多種辦法,還想過在《羊城晚報》登一個廣告,指明要到廣東廣大律師事務所給薛云華主任當律師助理,后來都覺得沒有可行性。后來,我決定直接去找廣大所的主任,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堅定而自信地走進了廣大律師事務所薛主任的辦公室,說:“薛主任,您可以給我十分鐘的時間嗎?”我用很熱忱的眼光看著他。薛主任說:“好吧。”我用2分鐘的時間介紹完自己的情況后,就說:“我很喜歡法律,也很適合法律工作,其中最適合做律師,而最好的平臺就是在貴所跟主任你學習。請薛主任給我一個機會,若貴所不接受我的話,我可能就會永遠放棄律師這個職業。因為我想成為一名最優秀的律師。”薛主任最后問我:“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嗎?”我回答得很快:“我沒有什么條件。”他問:“為什么沒有條件?”我 說:“第一,我現在沒有條件跟你講條件;第二,作為一個規范化的大所,它不可能對待我的條件比其它人低,也不可能對我有例外,否則它成不了一個規范化的大所、名所。”他說:“好吧,那你就過來吧。”就這樣,我獲得了一個珍貴的工作學習的機會。
(4)勤奮地工作
在進入律所做律師助理的四個月內,我都不知道我的待遇。律所里的律師收入差別非常大,有開奔馳的,有踩自行車的。我們單位年收入超過100萬的律師有十幾個,大部分年齡都比我小,我是怎么跟他們相處的呢?一是我非常謙虛的向優秀律師請教;二是向相關法律工作者請教,甚至向法官請教;三是買了很多實務方面的書看。我們單位一個老律師說:“王思魯讀書的時候肯定沒有好好看書,現在才買了那么多書。”事實上,我讀書的時候看的書大都是理論方面的書,實務方面的書太少了,但我現在的藏書已經超過人民幣30萬元了,書是伴隨你一生的,讀書和學習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現在一些外企招人時特別強調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回想起來,我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所掌握的知識應該不到我現在所用知識的10%,其它大部分都是出來工作以后學習的。在工作中,我很謙虛的向他們學習,海納百川地思考,但是我心里面暗暗地對自己說:我肯定會超過他們的,不論是社會影響力還是經濟實力。一直到第四個月我才知道自己的待遇,以前每個月發工資時我就去領,有1260元,由十多種項目構成,但具體是什么我也搞不清楚。后來四個月后的一個偶然機會,我才知道我們所的情況。那時所里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后來我才知道她是位高干夫人)給我介紹了一個很大的案件,是10500克海洛因的販毒案件,后來廣州中院判了無罪。這個案件在中國被載入經典案例,對我后來有極大的作用,奠定了我的“以經典辯例打造品牌”辦案風格。她當時為什么會把這么重大的案件介紹給一個剛出道不久、在所工作才僅僅四個月的“新人”做呢?因為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 她一直看到一張非常誠懇的面孔,有不錯的能力和才華,她有一種直覺,這個年輕人會把所托的案件辦得放心。
(5)懂得取舍
我在廣大律師事務所工作了兩年多,有三起對我人生影響重大的案件都是在這個所完成的。一個是前面提到的馬某10500g海洛因販毒被判無罪的案件,是中國第一例被判無罪的販毒案,在《廣州日報》、《新快報》、《南方都市報》、《中國律師雜志》都有報道,影響很大;第二個是陳錦洪狀告佛山經委行政侵權,要求索賠1.2億的“中國民告官第一案”;第三個是為東莞弱勢群體打的醫療事故案。在2001年2月3日《廣州日報》為此做了一個專訪:“金牙大狀死刑判無罪”,引起了社會各界很大的反響,之后案源就不斷地過來。在廣大所兩年之后我離開了廣大事務所,因為我本身是刑法研究生,又是通過刑事案件來打出品牌,而且我對刑事案件有個人情結,但是廣大律師事務所卻放棄了刑事辯護這一塊。于是我后來給薛主任寫了一封信,我說:“我很感謝兩年來律所給我提供的幫助,但是基于我個人的原因我還是要離開。”也就是說在你打算離開律師事務所的時候,你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掂量自己是不是已經在該所獲得了自己應該獲得的東西,如果該所對自己的發展已經造成阻礙時就應該考慮離開。因此,在職業生涯中,準確的人生定位相當重要。不要輕易和用人單位談待遇的問題,你要了解單位的情況應該從外圍著手,沒必要通過面對面的方式,現在很多書在談這個問題時說應該直接和用人單位交涉,這會把我們引向了一個誤區。
二、法律從業現狀及走勢
1、中國司法機關人員從業現狀及走勢
現在大部分畢業生都會偏向于選擇考公務員,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穩定,二是待遇相對較高。我們國家公務員的待遇和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相符的,但這是為了穩定公務員隊伍的需要。如果選擇考公務員要注意下面一些問題:
(1)難度較大,錄取比例低;
(2)筆試階段較公平,但是面試時會有“文章”;
(3)公檢法機關中,法院和檢察院用法學院畢業生較多,而公安機關對法學院的畢業生用得較少,公安機關主要是偵查功能,講求出手是否迅速,是否能夠盡快破案,因此對法律的適用較少;
總共3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