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子宜 ]——(2008-6-13) / 已閱23740次
(2) 員工發明創造權屬的確定與分享;
(3) 技術成果申報制度,既方便對項目作出決策和調整,又可以作為證據,還可以防止因員工的流失而導致項目的中斷;
(4) 專利申請、維持、放棄的評估和確定程序;
(5) 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的管理體系與辦法;
(6) 按知識產權類別區分的保護方式方法與措施;
(7) 違規責任規定。
四、 加強對員工的管理,增強其知識產權法律意識,通過協議、制度、機制和法律四個方面的措施防止人員流動導致企業知識產權流失
員工進入公司時,企業應對其進行知識產權方面的培訓,包括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文件管理及保密規定,知識產權發明、申請、應用、維權程序和途徑等。經過教育培訓,逐步形成員工自覺遵守法律制度和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意識。并且,要公司內部經常性的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普及知識產權知識。
同時,通過協議約束措施、制度約束措施、機制引導措施、法律制裁措施的組合來防范因人員流動導致企業知識產權的流失。
(1) 通過與員工簽訂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協議來約束員工的行為。根據員工與技術秘密關系的緊密程度選擇單獨或組合使用帶保密條款的勞動合同、保密協議或競業禁止協議,明確員工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義務及違約責任。將遵守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列入員工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項目。
(2) 加強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科研開發管理制度建設,在制度中明確企業職工的保護知識產權的義務、責任及違反時的處理辦法以使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 創造良好的進人、用人、留人、培養人、獎勵人的機制,用好的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企業做貢獻。
(4) 對于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的規章制度、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導致企業知識產權流失的行為,要堅決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采取制裁措施。做出幾起典型的案例,以起到一個反面教育和威懾的作用。
五、 以協議或規章的形式規定員工知識產權成果的歸屬,建立知識產權創新激勵機制
企業在與員工簽定勞動合同時或者在投入資金和力量進行技術和產品開發前,應先以協議形式明確創造成果的歸屬。
建立職務成果的鑒定制度,科學區分員工的個人發明和職務發明,并確定職務成果的價值。
建立知識產權獎勵機制,合理分配知識產權利益,對技術核心員工實行持股計劃,
六、 加強對商業秘密的管理與保護
對技術人員業務活動和涉及專利技術開發的流動人員相關活動進行規范,制定嚴格的技術資料接觸程序,使每個人都只能接觸到核心技術的一部分,這樣,任何人都不能掌握完整的技術,從而更好的保護技術秘密。
注意對在研項目和尚未形成成果的項目中技術秘密的保護。
在服務外包時,也應通過保密協議等來保護自身的商業秘密。
依商業秘密與公司業務的關系、與業務的施政方針的關系、有關業界競爭的影響度、是否為公司產品技術上及收益上成功的關鍵等因素,將其依重要程度高低,分為不同等級來管理。然后再依其等級,決定其復印、對外公開、對內公開、廢棄、保管、資料傳送時候的處理規定。例如:某些密級的資料必須得到特定人員的同意才能對外公開;某些密級的資料只有原制作單位才復印;某些密級的資料必須轉成密碼才可傳送。為了徹底實施公司的規定,公司內部也應設自我檢查制度,隨時實施內部檢查并指導員工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接受他人的機密資料也要得到特定人員的同意。至于接受機密資料的有關條件,則必須得到知識產權部門以及法務部門同意。另外,未被指定為機密信息者,以及未限定保密期間者,如有礙于公司的開發及銷售,都要再加批示修改。
七、 注意對知識產權信息資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內部知識產權信息庫
注意收集和利用知識產權信息,充分利用已公開的專利文獻,建立知識產權數據庫并時時更新。同時對失效或者可以利用的專利也應建立數據庫。跟蹤競爭對手專利申請狀況,分析其技術發展計劃、商業計劃,尋找其技術空擋。
定期發布某種形式的技術報告,公布自己不打算申請專利的技術研發成果,以防止受制于人,并且破壞競爭對手形成知識產權的能力。
八、 從計算機網絡的角度構建知識產權安全體系
1. 使用網絡身份認證系統提供計算機和用戶身份的認證,指定某些計算機只能用某些用戶使用,并對用戶登記計算機進行記錄。
2. 建立網絡監控系統,對計算機的文件操作進行監控和限制,防止用戶隨意將內部計算機的數據復制出去、
3. 使用聯網/離網策略,使筆記本計算機離開內部網絡后全面禁用外設和網絡輸出,從而防止用戶計算機帶離企業內部后發生的數據復制和外泄。
九、 建立知識產權預警、監控與法律糾紛的處理機制
進行專利侵權監視,監控他人的專利申請和商標登記,預防對企業的在先權利造成侵蝕和侵害。
對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的行為,根據不同情況,采取訴訟和非訴訟的措施進行處理。
總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要把知識產權的管理同企業其他流程管理協調起來,各部門通力合作來促進和保護企業知識產權。企業應從戰略管理的高度認識和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不僅要探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中的活動流程,而且還要重點分析知識產權管理與其他流程管理的協調機制。此外,企業還應加強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社會支持部門的聯系,以詳細地了解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規定,以及有效地獲得社會支持體系的服務與支持,從而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唐善新.知識產權經濟新引擎正在轟鳴[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4.
[2]薄斌.國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J].科學與管理,2003,(6).
[3]汪克強.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方略[J].中外管理導報,2002,(2).
[4]馬一德,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商務印書館,2006年11月版。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