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論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法律制度

    [ 徐會展 ]——(2009-4-11) / 已閱29764次

    論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法律制度

    徐會展


      2001年4月28日修正施行的《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睆亩诹⒎ㄉ险酱_立了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法律制度。本文嘗試從法理和實務兩個方面,重點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淵源、立法背景、構成要件、引起賠償的情形、權利義務主體、賠償范圍和提出時間等進行探討,以期為大家在學習和使用這一權利救濟制度時提供參考。

    一、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淵源和立法背景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提出,是基本西方社會的婚姻契約原理。根據婚姻契約原理,當配偶一方因過錯違反婚姻契約所規定的義務時,無過錯的配偶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最早規定了離婚過錯賠償制度,其規定:“因離婚,無過錯的配偶一方在財產權或期待權方面遭受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支付合理的賠償金;因導致離婚的情勢,配偶一方的人格遭受重大損害的,法官可判與一定金額的賠償金作為慰撫!逼浜螅1920年的北歐諸國的婚姻法、1931年中華民國民法典、1941年修改后的法國民法典都陸續設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日本民法雖無關于離婚過錯賠償制度的明確規定,但學說和判例均承認離婚損害之存在。
      而在我國,由于長期以來都沒有采用婚姻契約理論,認為“婚姻是男女雙方精神上的結合。雖然也涉及財產內容,但它主要是人身關系,而不是契約關系!雹呕谶@樣的理論前提,我國婚姻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未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作任何規定。該制度的缺失使離婚訴訟標的和當事人的權利缺少一個應有的環節,而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又無法回避破裂主義離婚中客觀存在的過錯情形,并在潛意識上力圖追求對過錯行為的處罰和對無過錯者的保護,于是不得不在子女撫養監護的認定、共同財產的分割和困難幫助的解決等訴訟標的層面,確立所謂的“照顧無過錯一方”、“保護無過錯一方”、“有利于無過錯一方”等適用性原則,甚至在有些實踐操作上直接公然違背破裂主義離婚標準的要求,以是否準予離婚來表現對過錯行為的懲罰或對無過錯方的保護與救濟。這種通過犧牲過錯行為人的其他權利或利益來達到懲罰過錯者和保護、救濟無過錯者目的的做法,不但容易陷入法理的誤區,而且也很難達到懲罰與保護的“雙贏”,甚至反而會使過錯方和無過錯方均遭到權利的侵害。因此,只有準確把握離婚訴訟的客觀規律,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才能明晰離婚中的不同法律關系,完整、公平地保護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和國外的法律交流日益增多,在婚姻法方面也有許多先進的法律理論和做法被引進,國家立法的重心也逐漸轉移到著重于處理我國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上來。1993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指出,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上,要堅持“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這一規定或可作為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前身。但由于該司法解釋對“過錯”的外延、內涵未作出界定,對具體的“照顧”方式也沒有可參照的依據,因此,該原則在司法審判中難以得到真正的落實。經過理論界的長期探討和司法實踐中的經驗總結,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正式確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隨后,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0月2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和2004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中,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在具體適用時的一些問題作出了規定。至此,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法律制度基本確立。

    二、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

      離婚損害賠償屬民事損害賠償的一種,可適用一般民事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婚姻法的有關規定,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應滿足以下條件:

    (一)妨害婚姻家庭關系的違法行為的存在

      判斷違法性的標準就是看是否違反法律規范。具體到離婚損害賠償而言,就是看是否違反了《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根據該條的規定,妨害婚姻家庭關系的違法行為包括:(1)重婚;(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3)實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如果實施的是這四種情形以外的其他違法行為,如通奸、嫖娼、賭博、吸毒等,不管造成了何種后果,都不會引起離婚損害賠償。

    (二)妨害婚姻家庭關系的違法行為導致了夫妻間的離婚

      離婚損害賠償的提出,要求必須有離婚這一結果要件。如果配偶一方實施了《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違法行為,但并沒有離婚;或者雙方雖然離婚,但并沒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違法行為;或者雙方雖然離婚,配偶一方也具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違法行為,但二者并不有因果關系,都不構成離婚損害賠償。

    (三)離婚造成了當事人的損害

      損害事實是構成損害賠償的要件之一。如果沒有財產的或人身的損害,也就失去了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損害是指利益的減少和喪失,包括財產損害和非財產損害。財產損害是指財產利益的減少和喪失。如財產被侵占、毀損,承包經營權受侵犯等。這里的財產利益即包括物、貨幣、有價證券,也包括財產性權利。非財產權害是指非財產利益的減少、喪失或者傷害,例如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這里的非財產利益既包括名譽、尊嚴、榮譽、姓名等,也包括人的情感。配偶一方具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情形,并導致離婚的,都會對對方的非財產利益造成損害。

    (四)違法行為人存有過錯

      離婚損害賠償中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即要求配偶一方在實施《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行為時主觀上具有過錯。在實行破裂主義離婚的今天,離婚本身并不構成侵權行為,離婚是對婚姻破裂事實的認定。構成侵權行為的是引起離婚的原因,如通奸、姘居、重婚、虐待和遺棄等行為。行為人的過錯是指支配行為人從事侵權行為的故意和過失的狀況。首先,過錯表現為一種主觀狀態,即侵權人的主觀故意和過失;其次,過錯表現為受行為人主觀意志支配的外在行為,行為人的主觀意志外化為行為時,才具有法律上的意義。這里的過錯是主觀和客觀因素相結合的概念,即將主觀過錯外化為違法行為。因此,民法和婚姻法上的過錯不是單純指行為人主觀狀態上的過錯,而同時意味著行為人的行為違反了法律和道德,并造成對他人的損害,過錯體現了法律和道德對行為人行為的否定評價。⑵

    三、引起離婚損害賠償的情形

    (一)重婚
      2001年《婚姻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被橐龇▽W界據此普遍認為,2001年《婚姻法》拋棄了將重婚分為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實上的重婚的做法,《婚姻法》中的重婚僅指法律上的重婚,即當事人采取欺騙的手段騙取婚姻登記機關的認可,一個人同時在婚姻登記機關取得兩個以上的婚姻證明,在形式上表現為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以上的婚姻關系。⑶筆者認為,從邏輯學和和詞語學的角度講,這是對法條字面含義的正常解釋,這種解讀是正確的。但隨后出臺的《<婚姻法>解釋(一)》第二條對“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進行了范圍小于其正常含義的界定,即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边@樣的解釋就會使“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未辦理結婚登記,但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边@一在實際生活中較多存在且對合法配偶中的無過錯方造成嚴重傷害的行為,因為既不符合“重婚”、也不符合“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從而不能適用離婚損害賠償,這是與立法的本意相違的。為化解這一解釋上的矛盾,筆者建議,在最高人民法院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未對“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定義進行改動前,可將《婚姻法》第四十六條中“重婚”的定義進行擴張性的解釋,應當既包括一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同時存在兩個以上的結婚登記的情形,也包括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未辦理結婚登記,但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的情形。為防止婚姻法學因此可能發生的混亂,可明確對“重婚”的這種解釋,僅針對《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婚姻法>解釋(一)》第二條對“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進行了界定,即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最高人民法院民庭的同志認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就是指“包二奶”和“包二爺”現象,但主要是指“包二奶”現象,它是現實社會對重婚以外的其他違反一夫一妻制行為的俗稱。⑷這與社會上一些沒有配偶的男女之間的同居行為有本質區別。如男女青年在戀愛中的試婚同居,符合法定結婚實質條件的男女未辦理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同居,一些喪偶的老年人因考慮到子女、財產、身體、社會習俗等因素,不以結婚為目的同居行為,這些同居雖然違反了法定的結婚形式要件,但沒有違反一夫一妻制,尚不屬《婚姻法》禁止的行為。另外,為了限制和避免法律對公民私權領哉的過分干預,“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與通奸、嫖娼及其他偶發性的婚外性行為也應有區別,即應將兩性間的同居理解為持續、穩定的共同居住生活,而不是臨時短暫性的共居一處。至于是否構成了同居關系,應從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長短、雙方關系的穩定程度等方面進行把握,由承辦法官根據個案具體情況自由裁量。

    (三)實施家庭暴力
      《<婚姻法>解釋(一)》第一條規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這一定義:首先,家庭暴力的行為主體即施暴人與受害人之間應存在有特定的親屬身份關系,鑒于家庭暴力的實施是以家庭住所為行為場所,這里的家庭成員應理解為具有親屬身份關系且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員,即這里的家庭應理解為法律的概念,應以戶籍登記為準,而不是傳統習俗所理解的家族和家族成員;其次,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為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后果。家庭成員間的日常爭吵、偶爾打鬧及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家庭糾紛應被排除在外,這既符合我國的國情,也有利于維護利家庭的和睦、穩定。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虐待,是指以作為或不作為的形式,對家庭成員歧視、折磨、摧殘,使其在精神上、肉體上遭受損害的違法行為,如打罵、恐嚇、凍餓、患病不予治療、限制人身自由等。從學理上講,虐待和家庭暴力存在一定的包容關系,但虐待的性質和程度要比家庭暴力更嚴重,家庭暴力只是虐待等諸多表現中的一種,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夫妻一方有虐待家庭成員行為,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無過錯方有權要求虐待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由于法律明確使用了“家庭成員”一詞,故無論受害人是配偶一方還是家庭其他成員,均不影響無過錯方以對方有虐待行為為由,請求離婚損害賠償。
      遺棄,是指家庭成員中負有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一方,對需要贍養、撫養或扶養的另一方,不履行義務的違法行為,如成年子女不贍養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等。夫妻一方有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足以滿足損害賠償事由的法定要求,至于遺棄行為是否造成了嚴重后果,法律并沒有作特別要求。對受害人而言,再多的金錢賠償并不能改變被親人遺棄的事實,但對違法行為人來說,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體現了法律對其行為的否定評價。

    四、離婚損害賠償的權利義務主體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在线免费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毛视频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 国产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成年网站在线在免费播放 |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在线看 | 日本s色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二|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www.碰|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区 | 国产片网址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 欧美一级棒 | 久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 美女视频永久黄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ox| 国产一区不卡 |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男人天堂男人天堂 |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 欧洲欧美成人免费大片 |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五区 | 亚洲黄色小视频 | 日本韩国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 欧美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视频观看在线播放 | 午夜久久视频 | 视频亚洲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欧美 |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91精品国产爱久久久久久 | 99九九视频 | 国内高清自拍 | 最新国产中文字幕 | 久久草网站 | 男女男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