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3609
- 書名:西南政法大學學子學術文庫(珍藏版)(共50冊)
- 作者: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3年9月
- 入庫時間:2004-2-17
- 定價:2998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值西南政法大學五十年華誕之際,西政北京校友會特策劃編纂《西南政大學學子學術文庫》一套,以資同學互勉,同仁共鑒,共同致力于西政精神之傳承與發展!
《西南政大學學子學術文庫》乃中國法律專業圖書出版史上第一次同時推出50卷之浩大工程,為見證中國法制建設與法學教育之歷史標簽。
“文庫珍藏版”系名家設計,裝潢考究。書箱內藏上海造幣廠特制50克純銀校微紀念幣一枚、傳統工藝鎮紙兩方、特制書簽1套50枚。“文庫珍藏版”限量1000套編號發行。
此文庫乃法律人檢閱之典籍,傳世之珍品,幸蒙惠存,引為珍藏。
此文庫附《西南政大學學子學術文庫》收藏證書。
全套共50冊:
1.《降低政府規制—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行政法》
作者:于安
封面語:跨越國家壁壘的市場競爭,理性退卻的政府管制。
2.《法之理在法外》
作者:付子堂
封面語:法之理既在法內,更在法外。我們需要行萬里路,經萬件事,從沸騰的法律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3.《權利的期盼》
作者:劉凱湘
封面語:最重要的自由法則是,任何人不許剝奪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這些是人的天賦權利。不能保護生命,自由和財產的政府,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4.《中國近代的憲政思潮》
作者:王人博
封面語:中國的憲政主義者并不是不懂西方的人,在很多方面他們是有意識地拒斥了西方。因而,一個中國的憲政主義者首先是一個通曉“西方原理”的人 哪怕只是膚淺的方式。
5.《商事制度研究》
作者:石慧榮
封面語:作為商法根基的商人和商行為理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并無多大的實踐意義。商法原理部分應以商法特有的一些專門制度作為重點研究對象。
6.《刑罰的哲理與法理》
作者:邱興隆
封面語:在刑法中,第一把交椅無疑義的應屬于刑罰。在刑罰中表現了刑法的靈魂與思想。
——特雅考夫斯基
7.《改革時代的法學探索》
作者:王衛國
封面語:改革時代的探索既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痛苦。改革既需要大膽突進,也需要妥協迂回。我希望通過這個集子展示給人們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代人。
8.《程序正義初論》
作者:田平安
封面語:重視程序規律,完善程序立法,構筑公正科學的程序。
9.《馬克思法哲學與法律社會學理論研究》
作者:杜萬華
封面語:馬克思的法哲學思想從本質上講是時代的產物,但這一時代的產物不是與世界法律文化的發展相隔離的,相反,它是在世界法律 文化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
10.《價值與結構——刑事程序的雙重分析》
作者:左衛民
封面語:深度分析刑事程序的基本價值和結構,設計中國刑事改革的基本走向。
11.《中國刑法上的量刑制度與實務》
作者:阮齊林
封面語:在以法律名義懲罰犯罪的同時,謹防這個活動本身也成為一種罪惡。
12.《走向憲政的立法》
作者:李林
封面語:中國立法發展的取向是民主、自由、人權、法治與合憲性,它通過立法的理論創新與體制改革,走向并實現憲政。
13.《民事主體理論與立法研究》
作者:尹田
封面語:自然人法律人格本質之最新闡釋,民事主體理論之全面總結,中國民法典草案民事主體制度有關條文之最初學者建議稿。
14.《歷史文化中的法學》
作者:江山
封面語:我的邊緣化,實在不僅只在我沒有師從名人,更在我的學術興趣:我堅信任何分類只代表人類的智力局限,以及可由此獲得解脫和理解的方便而已。
15.《民事證明責任研究》
作者:李浩
封面語:如果說,“愛與死”是文學中永恒的主題,那么,證明責任則是民事證據制度中永恒的主題。
16.《理論反對實踐》
作者:龍宗智
封面語:理論應當具有一種批判性的本質。為此它應當在一定程度上“脫離”開實踐,并對其進行無情的清理與入木三分的剖析。
17.《中國法文化的淵源與流變》
作者:江必新
封面語:中國法文化是一個復雜的集合體,又是一個經過數次轉折的流變體;它容納了不同價值的碰撞與融合,也折射出不同文化的利弊與得失。
18.《二十載之刑法心路》
作者:李少平
封面語:法治是一種趨勢,一種制度,然而,對一個學法用法的人而言,更是一項事業,一生夢想。
19.《民法總則研究》
作者:李開國
封面語:圍繞我國現行民法,同時聯系國外民法與我國現實經濟生活和司法實踐開展研究。
20.《中國軍事法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作者:張建田
封面語:記載軍法研究往日的輝煌,前瞻軍法研究未來的趨向。
21.《企業與公司法縱論》
作者:趙旭東
封面語:民商法博大精深,從企業法與公司法可管窺一斑,在以公司為主宰的現代社會,企業法與公司法任重道遠,法理研究其樂無窮。
22.《依法治教的探索》
作者:李連寧
封面語:在教育法學研究這塊新開墾的處女地上,歪歪邪邪地犁出了幾道淺淺的溝。灑下的汗水換來了微薄的收獲。愿有志者,后來居上。
23.《刑罰的使命和踐行》
作者:張紹彥
封面語:刑罰不由法律規定的,刑罰在生活中,是一種生活事實。
24.《超越比利牛斯山》
作者:賀衛方
封面語:??“超越比利牛斯山”意味著對法學本源的尋覓。意味著對“毋固,毋我”境界的追求。
25.《尋求經濟法真諦之路》
作者:李昌麒
封面語:本書不僅反映了作者個人學術思想的發展軌跡,從中可以窺見我國經濟法學從無到有,從不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的發展歷程。
26.《法路心語》
作者:張新寶
封面語:23年前入西南政法,走法學之路。潛心民法,探索法治。未曾聞達于世,而拳拳之心常存。是文輯也,謂法路,謂心路,謂法路心語。
27.《追求與使命》
作者:宮曉冰
封面語:理性追求與實踐時代使命,既是我個人歷程的真實寫照,又是“西南”78級同學的共同經歷。
28.《刑事法治之求索》
作者:陳澤憲
封面語:罪緣有罪,刑期無刑。
29.《理性地對待犯罪》
作者:張智輝
封面語:追尋刑法理性,探索犯罪對策,憑借人類的聰慧和理智,捍衛法律的公正與威嚴。
30.《法史探微》
作者:高紹先
封面語:探微索隱,覓法史之菁華;鉤深致遠,求傳統之真諦;觀法律之興衰,識政治之成;知古而鑒今,繼往可開來。
31.《刑法散得集》
作者:陳忠林
封面語:“自由、人權、法治——人性的解讀”,一個“從主觀方面”將犯罪解讀為“人的感性活動”的刑法學者求“一以貫之”的心理歷程。
32.《法治國家論》
作者:卓澤淵
封面語:建成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和宏偉目標;何謂法治國家,何以建設法治國家,是我們必須思考和完成的時代課題。
33.《國際私法原理》
作者:袁成第
封面語:國際私法是以間接或直接的手段調整涉外民事法律關系的國際法性質的一個法的部門,也是“法中之法”。
34.《現行法秩序思問錄》
作者:范忠信
封面語:蘇俄革命法制,中國政治傳統,西方法治主義三重影響下形成的中國現行法秩序,有許多特殊問題值得追問思考。我思我問旨在俟解。
35.《罪與罰的思考》
作者:青鋒
封面語:人們向往自由,卻又用刑罰剝奪自由。對自由與刑罰這對歷史悖論的求解,應該說是本書的一個亮點。
36.《走向法治的思考》
作者:徐靜村
封面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思考軌跡與研究心得;聲音雖然不大,但也是為實現法治的吶喊。
37.《司法路上的思考》
作者:張穹
封面語:假如在法律職業人身上每時第刻不再充分思考其職業生活,同時也不再迫切地思考其職業的迫切的問題性,那么一個較好的法律職業人就將不再是一個較好的法律職業人了。
——考夫曼
38.《文化與法文化》
作者:俞榮根
封面語:ABC式的文化與法文化散談和漫說,針砭時弊的法文化隨筆和討論,學院派的中外法文化研究和探索。
39.《從經濟改革到司法改革》
作者:顧培東
封面語:從經濟改革到司法改革,從法學到經濟學,一個“非典型學者”的理論視野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搖移與擴展。
40.《守望想像的空間》
作者:張衛平
封面語:無法想像,沒有空間的想像。追逐想像,哪怕制造空想。放棄想像,難以想像。守望想像,自在地飛翔。
41.《民法的倫理分析》
作者:趙萬一
封面語:特定的倫理觀念和倫理規則是民法制度賴以建立的基礎,也是評價民法制度優劣的主要標準。
42.《中國現代民事審判權論》
作者:黃松有
封面語:構建和發展中國現代民事審判權,必須確立司法為民理念,以實現全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為目標,以新“兩便原則”為指導。
43.《在邊緣處思考》
作者:梁治平
封面語:法律是什么?法治又意味著什么?為什么需要法治?需要什么樣的法治?這些問題必須被不斷地思考和追問。
44.《司法實踐中的理論探索》
作者:景漢朝
封面語:公正就像一桿秤,程序乃是定盤星;影響司法公正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緣”、“地緣”關系的干擾;“執行難”是社會轉型時期的必然現象。
45.《司法改革的理論探索》
作者:譚世貴
封面語:司法改革需要實踐的摸索,更需要理論的探索。作者提出了諸多理論見解和改革建議,為我國司法改革理論建構增添了亮色。
46.《民法學說判例與立法研究》
作者:梁慧星
封面語:學習民法的方法大致有兩種:其一,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其二,從具體的事例入手學習民法。
47.《清末法政人的世界》
作者:程燎原
封面語:在中國近現代法治的開端,一群新式法政人,艱難地開拓出能夠初展專業優長的廣闊天地。關注他們,就是關注中國法治。
48.《二十年法學教育之見證——不解之緣》
作者:霍憲丹
封面語:如果創立國家的時代是英雄的時代,建設國家的時代是技術精英大顯身手的時代,那么管理國家的時代必然是法治精英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
49.《星空下的法律》
作者:舒揚
封面語:法律,真的是有光芒的;她的光源是公正與智慧。頭頂的星空有時會悄然感動人的心靈,身邊的法律日復一日地染化社會的精神。
50.《和平、發展與變革中的國際法問題》
作者:慕亞平
封面語:弱得不能再弱的國際法是人類和平與發展保障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