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6043
- 書名:中青年法學文庫: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研究
- 作者:王利明
- 出版社:政法大學
- 出版時間:2004年9月
- 入庫時間:2004-10-19
- 定價:39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I 總序
l 修訂版序言
1 導論
第一編 歸責原則體系
16 第一章歸責原則概述
16 第一節歸責原則的概念
19 第二節歸責原則的歷史沿革
28 第三節歸責原則的發展趨勢
37 第四節歸責原則體系
44 第五節歸責原則的選擇
48 第二章過錯責任原則
48 第一節過錯責任原則的概念和特征
53 第二節過錯責任原則的功能
61 第三節過錯責任原則的歷史沿革
71 第四節過錯責任的一般條款
78 第五節過錯程度與責任相一致
88 第三章嚴格責任原則
88 第一節嚴格責任概述
103 第二節嚴格責任的歷史發展
112 第三節嚴格責任與過錯責任
115 第四節嚴格責任與過錯推定
120 第五節嚴格責任與無過錯責任
123 第六節嚴格責任與因果關系的推定
139 第四章公平責任原則
139 第一節公平責任的概念
145 第二節公平責任的發展
152 第三節公平責任作為歸責原則的必要性
164 第四節公平責任適用應考慮的因素
170 第五節公平責任適用的范圍
184 第六節受益人的補償義務
191 第五章關于無過失責任的探討
191 第一節 無過失責任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97 第二節無過失責任的適用范圍
204 第三節 無過失責任的理論依據
212 第四節無過失責任與危險責任
222 第五節無過失責任是否為一項歸責原則
第二編 歸責原則與過錯
226 第一章緒論
226 第一節歸責原則與過錯的關系
231 第二節 民事過錯和刑事罪過概念的比較
237 第二章過錯的兩種理論及評價
237 第一節主觀過錯理論
251 第二節客觀過錯理論
265 第三章過錯概念和認定過錯標準
265 第一節對過錯概念的探討
272 第二節客觀標準與主觀標準的比較
278 第三節客觀標準及其評價
292 第四節關于過錯的判斷標準
304第四章過錯形式
304 第一節概述
306 第二節故意
311 第三節過失
321 第四節不作為的過錯
329 第五章法人的過錯
329 第一節法人過錯的概念
335 第二節法人對其機關成員行為的責任
342 第三節法人對其一般工作人員的責任
349 第六章共同過錯
349 第一節共同過錯的概念和特征
355 第二節共同過錯的本質
364 第三節共同過錯的內容
371 第四節共同侵權行為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377 第五節幾種共同侵權行為的認定和處理
384 第六節共同侵權行為人的責任
391 第七節共同侵權行為人責任的免除
397 第八節共同危險行為
409 第七章混合過錯
409 第一節混合過錯的概念
412 第二節混合過錯制度的沿革
420 第三節混合過錯的構成要件
424 第四節受害人的過錯
435 第五節 因果關系與混合過錯責任的確定
442 第六節比較過失
第三編 歸責原則與責任構成要件
455 第一章概述
455 第一節 歸責原則與責任構成要件的關系
459 第二節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分類
463 第二章損害事實
463 第一節損害的概念
469 第二節損害事實的構成條件
476 第三節損害事實在歸責中的意義
478 第四節損害的分類
491 第三章因果關系
491 第一節 因果關系的概念和特征
500 第二節 因果關系和過錯
507 第三節 因果關系的認定理論之一——條件說
514 第四節 因果關系認定理論之二——原因說
522 第五節 因果關系認定理論之三——相當因果關系說
531 第六節 因果關系認定理論之四——規范目的說
537 第七節外來因素的介入與因果關系的認定
544 第八節原因力的確定與比較
547 第九節 因果關系理論的再認識
556 第四章過錯與違法行為
556 第一節過錯與違法行為的概念的關系
560 第二節對違法行為概念的分析
565 第三節對區分違法行為和過錯的價值的置疑
569 第四節過錯應包括行為的違法性
573 第五章抗辯事由
573 第一節抗辯事由的概念和特征
576 第二節依法執行職務
578 第三節正當防衛
582 第四節緊急避險
587 第五節受害人的同意
596 第六節 自 助
600 第七節受害人具有故意
604 第八節第三人的過錯
612 第九節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619主要參考書目
624 后記
總計6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