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26279
- 書名: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與結構(訴訟與仲裁論叢)
- 作者:傅郁林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時間:2006年10月
- 入庫時間:2006-11-12
- 定價:43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事司法制度的價值和功能為目標,從民事程序的技術結構入手,考察、研究和建構我國的審級制度、上訴程序、審判權力制約模式、案件的繁筒分流和當事人的程序權利保障機制以及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良性互動與誠實信用的訴訟機制的培植。本書重點探討了我國正在進行的民事審判改革的背景、路徑、方法、過程和整體思路,強調以中國問題為核心,注重比較法研究,認真考察國外相關制度的基本原理,充分考慮制度改革的遠期目標和現實可行性,將基本理念和價值目標灌注到精致的程序細節設計之中。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部分 司法職能分層與審判權制約模式審級制度的建構原理
——從民事程序視角的比較分析……………………………………(3)
論最高法院的職能………………………………………………………(31)
民事上訴程序的功能與結構
——比較法視角下的二審上訴模式………………………………(68)
司法監督·司法獨立·司法公正
——以民事審判權監督模式為窗口的透視………………………(83)
民事再審:正義的代價好昂貴
——學者與法官關于民事再審程序的對話………………………(98)
以權利制約權力:民事審判權制約機制的基本思路………………(107)
司法救濟從寬,審判監督從嚴…………………………………………(111)
法官的威信與法律的權威………………………………………………(115)
實際審判者為何不署名…………………………………………………(118) 第二部分 案件分流與訴權保障機制繁簡分流與程………………………(123)
改變“全面”強化合議庭功能的思路…………………………………(142)
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商事仲裁………………………………………(144)
仲裁裁決的司法審查……………………………………………………(151)
正當法律程序與利益衡量模式…………………………………………(155)
程序選擇權與程序控制權………………………………………………(161)
質疑“立審分離”的管理模式…………………………………………(165)
可司法性審查與起訴條件限制…………………………………………(169)
司法權與管轄權…………………………………………………………(173)
群體性糾紛的司法救濟…………………………………………………(177)
調解在民事訴訟中的角色………………………………………………(183) 第三部分 民事審判制度改革的目標與背景修訂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思路…………………………………(191)
程序改革的程序…………………………………………………………(223)
民事審判制度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226)
對于引進對抗制論說的質疑……………………………………………(235)
我國民事上訴制度中亟待改革的三個問題……………………………(247)
質疑執行程序中的“當事人主義”
——兼與張衛平教授商榷…………………………………………(251)
民事裁判文書的功能與風格……………………………………………(258)
走向21世紀的中國民事訴訟法學……………………………………(289)
知識經濟與程序法的變革………………………………………………(312) 第四部分 法律職業共同體與誠實
信用的訴訟機制誠實信用:法律共同體的生存準則……………………………………(355)
訴答程序·程序時效·誠信機制
——“答辯失權”的三大基礎性問題……………………………(359)
法官職業化:一個社會分工的視角……………………………………(365)
訴訟費用的性質與訴訟成本的承擔……………………………………(381)
律師代理費該不該由敗訴方承擔
——兼論我國訴訟成本的控制機制………………………………(408)
回避制度的功能與價值目標……………………………………………(413)
在管轄權異議的背后……………………………………………………(418)
陪審員制度,且慢行……………………………………………………(421)
中美陪審審判制度的實質性差異………………………………………(424)
專家證人的角色…………………………………………………………(429)
中國基層法律服務現狀與發展
——以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所為窗口………………………………(434)
共4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