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29094
- 書名:民商法理論爭議問題-用益物權(民商法研習叢書)
- 作者:楊立新主編
- 出版社:中國人大
- 出版時間:2007年2月
- 入庫時間:2007-5-8
- 定價:45
圖書內容簡介
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
中心的指導下,明德民商法研習社舉辦的第三屆明德民商法學博士論壇取得了
圓滿的成功,將論壇討論的論文結集出版,是一件喜事。值此之際,我作為民
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負責人,謹表示熱烈的祝賀!祝愿明德民商法研習社
越辦越好,推出的科研成果越來越多,越來越精!
我國的法學博士生教育一直存在單兵作戰的問題,民商法專業的博士生教
育也是如此。博士生除了接受指導老師的指導之外,一般都是自己研究,各自
為戰,沒有將這種智力資源整合起來。事實上,這是進行法學研究的一個重要
的方面軍,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科研力量。正如俗話所說,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
諸葛亮。如果把我們在校的民商法學專業的博士生、碩士生的民商法學科研活
動組織起來,讓他們形成科研隊伍,進行民商法的科研活動,形成老師指導與
研究生學術團體廣泛交流的縱橫交錯的立體研究體系,民商法學的科研活動,
就一定會出現一個新的局面,不僅能夠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還可以出更多的科
研成果,促進我國民商法研究的繁榮。
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和宗旨,我們積極支持學生的學術活動,支持民商法
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學術團體的工作。明德民商法研習社就是在
學生自發組織研討會的基礎上,由民商事法律學研究中心積極支持建立的,其
前身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自發創辦的兩個學術
團體:民法研習會(2001年成立)和紅樓民商法討論會(2005年成立)。2006
年1月1日,兩個學生學術團體在我們的支持下合并,更名為明德民商法研習
社,這次的活動就是由研習社承辦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明德民商法研究社
的活動,組織、引導全國的民商法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更好地進行民商法
學研究活動,更加積極地進行民商法科研活動,使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
科研活動在全國的民商法學研究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多、更好的
成果。現在,研習社已經創辦了自己的社刊《民商法網刊》,并且在“中國民
商法律網”開設了專欄和BBS專版,利用網絡技術將活動和學術交流的范圍
擴展到全國。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們的研習社一定會吸引更多立志于研究民商
法學的博士生、研究生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在中國形成一個法學研究活動的品
牌團體。
此前,明德民商法學博士論壇已經舉辦了兩次,分別探討了“無權處分”
和“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兩次研討會的成果都已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結
集出版,構成“明德民商法研習叢書”的體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國人民
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計劃積極支持研習社以后每年舉辦l至2次這樣
的活動,每次針對一個民商法學領域的專題進行集中探討,堅持將每次論壇的
討論內容和提交論文都能夠結集出版,使這套叢書的質量越來越好。
用益物權既是我國物權法研究的薄弱環節,也是物權法制定過程中爭議較
為集中的部分,尤其是對典權、居住權和地役權的爭論最為集中,農地使用權
制度和土地用益物權的體系構建也值得認真探討。本次研討會是在《物權法》
頒布之前,專門針對“用益物權”舉行的一次專門的研討會,研討會收到了來
自全國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來稿五十多篇,研討會當天有相當數量的在京和外
地的學者和作者以及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參加討論。我們精選了其中具有
較高學術價值的文章編人本書。
從已經舉辦的這三次明德民商法學博士論壇來看,每一次都有新的學術觀
點推出,而且一次比一次辦得好。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將把
該項活動長期舉辦下去,做大、做好、做出效果,為全國的民商法學博士生、
碩士生交流提供一個理論平臺,展示中國民商法學研究的青年生力軍,發現人
才,推出新人。2006年12月3日,我們舉辦了第四屆明德民商法學博士論壇,
重點探討了“侵權行為類型”問題。2007年4月份左右我們將舉辦第五屆明
德民商法學博士論壇,重點探討“發展中的人格權”。
最后,我也衷心感謝北京市證泰律師事務所對明德民商法研習社和本次活
動所給予的大力支持!
圖書目錄
關于完善物權法用益物權體系的若干意見………………………………………l
一、關于物權法用益物權體系的不同意見……………………………………1
二、增加規定典權的必要性和實際價值………………………………………5
三、科學構建完整的地上權體系………………………………………………8
四、特許物權的地位與體例安排……………………………………………14
五、關于海域物權的幾點意見………………………………………………17
典權廢除論……………………………………………………………………………19
一、典權存廢:兩種對立的觀點……………………………………………20
二、廢除典權的進一步思考…………………………………………………22
結語:典權之未來…………………………………………………………………30
物權法立法中的農村土地財產權問題…………………………………………3l
一、引言一一問題的提起……………………………………………………31
二、現行農村土地財產權制度下存在的具體問題…………………………35
三、現行制度的法律構成和立法……………………………………………4l
四、中國農村土地財產權在民法典立法中如何定位………………………50
五、結語………………………………………………………………………62
公共基礎設施收費權的法律定性………………………………………………65
一、背景與對象的界定………………………………………………………65
二、政策與規范的分析………………………………………………………68
三、現有觀點與評析…………………………………………………………7l
四、收費權的法律定性………………………………………………………75
時代需求與物權法之回應………………………………………………………80
一、財產類型的變化…………………………………………………………81
二、土地資源公有制…………………………………………………………86
三、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城市化進程………………………………………92
四、構建我國用益物權體系的基本設想……………………………………97
建設用地使用權之限制與反思…………………………………………………100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定限制及其批判…………………………………101
二、關于建設用地使用權的使用限制及其重構……………………………104
三、關于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限制及其反思……………………………110
用益物權體系構建的方法論及標準研究………………………………………118
一、用益物權體系構建的困境………………………………………………119
二、實證分析方法在用益物權體系構建中的運用…………………………121
三、用益物權體系構建的標準………………………………………………125
四、結語………………………………………………………………………128
論用益物權處分的正當性………………………………………………………129
一、問題的提出………………………………………………………………129
二、用益物權處分的理論基礎………………………………………………131
三、對物權法用益物權規定的立法建議……………………………………135
關于完善中國農地使用權制度的幾點思考……………………………………137
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演變………………………………………………138
二、當代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缺陷…………………………………………139
三、完善中國農地使用權制度的幾點思考……………………………………145
對當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若干地方立法的思考………………………152
一、妥善解決現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立法與《土地管理法》、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沖突…………………………………………155
二、明確對地方政府征收農村集體土地的限制……………………………157
三、打破鄉鎮政府壟斷,授權村民集體與用地單位自主交易……………159
四、建立健全村民民主自治管理機制………………………………………160
五、完善對于失地農民的補償機制…………………………………………162
六、取消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審批制度…………………………164
七、取消有關政府機構所謂的“優先購買權”……………………………166
八、兼顧三方利益,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再次轉讓規則……………………………………………………………167
九、科學界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滿后地上建筑設施的歸屬……170
構建我國土地利用權體系初論…………………………………………………174
一、土地利用權體系概論……………………………………………………175
二、土地利用權的分類標準…………………………………………………176
三、一級土地利用權…………………………………………………………179
四、二級土地利用權…………………………………………………………183
五、結論………………………………………………………………………186
農地入市與物權法制定…………………………………………………………187
一、農地人市及其相關概念…………………………………………………187
二、農地人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88
三、農地人市的障礙…………………………………………………………190
四、解決途徑…………………………………………………………………190
給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松綁……………………………………………………192
一、《土地管理法》和廣東省政府令在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
上的不同…………………………………………………………………193
二、《土地管理法》嚴格限制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所引發的問題………194
三、廣東省政府令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意義……………………200
四、廣東省政府令有待完善之處……………………………………………202
五、掃清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直接人市的制度障礙………………………204
六、結語………………………………………………………………………208
農地承包權與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及其限制…………………………………210
一、現行法和物權法草案關于農地承包權與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方式和
限制條件的規定…………………………………………………………212
二、農地承包權的轉讓及其限制……………………………………………213
三、農地承包權的出租及其限制……………………………………………216
四、農地承包權的抵押及其限制……………………………………………218
五、農地承包權的繼承及其限制……………………………………………220
六、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法律困境與現實進路……………………………222
七、農地承包權與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登記制度…………………………227
《物權法(草案)》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權”評釋…………………………230
一、關于“宅基地使用權”的概念…………………………………………231
二、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232
三、宅基地使用權的權能……………………………………………………232
四、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233
五、宅基地使用權是否可以流轉?…………………………………………234
六、宅基地使用權的物權變動模式…………………………………………239
七、宅基地使用權的消滅……………………………………………………240
八、小結………………………………………………………………………241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野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242
一、問題的提出………………………………………………………………242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和定位…………………………………………244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248
四、土地承包經營權背后的集體與農民……………………………………252
五、“物權法草案”的立法建議……………………………………………257
論物權法草案之宅基地使用權…………………………………………………258
一、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概念界定……………………………………………259
二、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問題………………………………………………26l
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制度設計預想…………………………………264
論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保護………………………………………266
一、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立法現狀…………………………………266
二、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實際情況…………………………………268
三、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現狀的法律分析……………………………269
四、保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幾點立法意見………………………272
試論建筑物用益權………………………………………………………………274
一、物權法草案中建筑物用益物權制度的缺陷和對策……………………275
二、建筑物用益權制度的結構與體系………………………………………281
三、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物用益權制度………………………………287
也論典權的存廢………………………………………………………………………290
一、傳貰權的歷史演進考察…………………………………………………290
二、典權與傳貰權的比較分析………………………………………………296
三、對典權存廢的深入剖析和改進典權的幾點思考………………………302
典之風俗與典之法律……………………………………………………………311
一、導言…………………………………………………………………………312
二、典之源頭:語言層面的梳理……………………………………………316
三、典賣:契約中的觀念與規則……………………………………………326
四、典之風俗:現象層面的一個切片………………………………………330
五、典之法律:成文法與習慣法的整合……………………………………352
六、虛幻與疏離………………………………………………………………373
七、土地之痛,土地之典……………………………………………………376
八、結語………………………………………………………………………380
淺議規定典權制度的必要性……………………………………………………384
一、典權制度的歷史發展……………………………………………………384
二、典權與相關權利的區別…………………………………………………386
三、典權制度應予以規定的理由……………………………………………389
四、結論………………………………………………………………………391
居住權制度價值的理論爭議及其評析…………………………………………393
一、引言………………………………………………………………………393
二、居住權制度價值的理論爭議……………………………………………394
三、居住權制度價值之爭的評析……………………………………………397
四、結語………………………………………………………………………416
居住權立法可行性悖議…………………………………………………………417
引言……………………………………………………………………………417
一、居住權制度概述…………………………………………………………418
二、引入居住權制度的爭論及其理由………………………………………419
三、筆者反對引入居住權的幾個理由………………………………………421
論我國設立居住權制度的必要性及其立法完善………………………………428
一、居住權的含義……………………………………………………………428
二、我國設立居住權制度的必要性…………………………………………430
三、《物權法(草案)》相關規定的立法完善………………………………438
屠住權制度之功用與評估………………………………………………………441
一、設立居住權制度的理論之爭……………………………………………442
二、居住權制度和相關聯的民事信托制度之適用…………………………443
三、對居住權之社會價值的評估……………………………………………447
究竟什么是地役權………………………………………………………………451
一、羅馬法中的地役權………………………………………………………453
二、近現代國家立法中的地役權……………………………………………456
三、究竟什么是地役權………………………………………………………461
四、關于《物權法(草案)》中地役權定義的修正建議…………………465
跳出地役權看地役權一一一種歷史的、體系的視角…………………………467
一、引言……………………………………………………………………467
二、地役權的緣起一一以所有權為參照……………………………………469
三、地役權的發展一一以用益物權為參照…………………………………475
四、地役權向何處去一一以物權法定主義為參照…………………………486
五、結語………………………………………………………………………493
地役權制度的立法及其完善……………………………………………………495
一、關于地役權取得制度立法及其完善……………………………………496
二、關于地役權內容的立法及其完善………………………………………499
三、關于地役權消滅制度的立法及完善……………………………………505
四、結論………………………………………………………………………506
本書共有5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