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29275
- 書名:中國歷代廉政思想教育讀本
- 作者:王同君等編著
- 出版社:中國方正
- 出版時間:2007年3月
- 入庫時間:2007-5-23
- 定價:25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在回顧歷代先賢廉政思想遺產的同時,緊密結合當前反腐倡廉實際,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開展廉政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啟示,既是一本集歷代吏治名家廉政思想之大成的概覽式資料讀本,也是一本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廉政教育的優秀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先秦時期
第一節 中國廉政思想的萌芽
一、“為民父母”的原始公仆意識
二、中國廉政思想的興起
第二節 商周時期的重民、勤政思想
一、商代的重民、用德廉政觀
二、周公的廉政思想
三、呂尚的廉政思想
第三節 春秋時期的廉政思想
一、管仲的廉政思想
二、晏子的廉政思想
三、老子的無為而治
四、孔子的廉政思想
第四節 戰國時期的廉政思想
一、墨子的尚賢和節 用思想
二、商鞅整飭吏治思想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
四、荀子的廉政思想
第二章 秦漢時期
第一節 秦朝的用人及對官吏的從嚴要求
一、秦始皇的用人之道
二、秦簡《為吏之道》對官吏的從嚴要求
第二節 漢代的廉政思想
一、賈誼的民本思想
二、董仲舒的任賢、德治主張
三、王充的廉政思想
四、王符的廉政思想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三國時期的廉政思想
一、曹操的廉政思想
二、諸葛亮的廉政思想
三、劉備、孫權的用人思想
第二節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廉政思想
一、傅玄的廉政思想
二、蘇綽的廉政思想
第四章 隋唐五代時期
第一節 隋朝的廉政思想
一、隋文帝的廉政思想
二、王通的愛民厚生思想
第二節 唐朝的廉政思想
一、孔穎達的禮治和王道理論
二、唐太宗的廉政思想
三、魏征的廉政思想
四、陸贄的廉政思想
五、白居易的廉政思想
第三節 五代時期的廉政思想
一、后周太祖的“益國利民”思想
二、周世宗的“安國利人”思想
第五章 遼宋金元時期
第一節 宋朝的廉政思想
一、宋太祖、宋太宗的廉政思想
二、范仲淹的廉政思想
三、包拯的廉政思想
四、歐陽修的澄清吏治思想
五、李覯的“康國濟民”思想
六、王安石的廉政思想
七、理學諸子的廉政思想
八、陳亮的廉政思想
第二節 遼金時期的廉政思想
一、遼圣宗的廉政意識
二、金世宗的廉政思想
第三節 元朝的廉政思想
一、忽必烈的治國安民之道
二、張養浩的廉政思想
第六章 明清(1840年前)時期
第一節 明朝的廉政思想
一、朱元璋的廉政思想
二、明成祖的廉政思想
三、明宣宗的吏治思想
四、海瑞的廉政思想
五、張居正的吏治思想
六、東林黨人的廉政主張
第二節 清朝(1840年前)的廉政思想
一、努爾哈赤的用人與納諫
二、顧炎武、王夫之的廉政主張
三、唐甄的廉政思想
四、康熙的廉政思想
五、雍正的吏治思想
六、乾隆的寬猛相濟方針
七、陶澍的廉政思想
第七章 近代各時期
第一節 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改革派的廉政思想
一、龔自珍的社會歷史觀
二、林則徐的為政觀
三、魏源的用人之道
四、包世臣的吏治主張
第二節 太平天國時期的廉政思想
一、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二、洪仁矸的倡廉說
第三節 洋務派的廉政思想
一、曾國藩的“王道”與“霸道”論
二、左宗棠的“長治久安之道”
三、丁曰昌的“民心為本”意識
四、早期維新派的重民思想
第四節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的
廉政思想
一、康有為、梁啟超及其戊戌變法時期的
廉政向往
二、鄒容的社會政治思想
三、章太炎“四權分立”的直接民權思想
四、黃興的優良工作作風
第五節 中華民國時期的廉政思想
一、孫中山的廉政思想
二、馮玉祥的廉政主張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