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29999
- 書名: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研究
- 作者:王駿著
- 出版社:人民公安
- 出版時間:2007年6月
- 入庫時間:2007-7-23
- 定價:21
圖書內容簡介
在刑法中,正當化行為是不構成犯罪的行為,因而是定罪的反
面。因此,正當化行為是犯罪論不可或缺的內容。正當化行為在刑
法理論上是一個爭議較大的問題,關于正當化行為在犯罪謠體系中.
的地位、正當化行為的理論根據、正當化行為的正當化要件,乃至
正當化行為的稱謂本身,都存在各種觀點的分歧。從陳興良教授的
《正當防衛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出版至今,先后
有多部致力于正當化行為研究的著作問世,包括姜偉的《正當防.
衛》(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周國鈞、劉根菊的《正當防衛的理
論與實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劉明祥的《緊急避
險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王政勛的《正當行為
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彭衛東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所
著的《正當防衛論》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和田宏杰的
《刑法中的正當化行為》 (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當然,發
表的學術論文就更多了。
在一個法治社會里,正當化行為是基于法秩序的統一性而加以
確立的,正當化行為雖然存在其固有的正當化根據,但是仍有必要
在此根據的指導下,將各種正當化行為類型化。根據刑法對正當化
行為是否有規定,可以把正當化行為分為法定的正當化行為和超法
規的正當化行為。法定的正當化行為是指刑法有明文規定的正當化
行為,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等涉及重大法益的正當化行為在各國刑
法中通常都有明文規定,即是法定的正當化行為。超法規的正當化
行為是指刑法無明文規定、從法秩序的精神引申出來的正當化行
為。對于法定的正當化行為,由于其正當化的根據在于刑法的明文
規定,因而易于理解。而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既然刑法無明文規
定何以能夠成為正當化行為,就需要從理論上加以解釋。
一般認為,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與法秩序的統一原則有關。這
里所謂的超法規,是指在刑法上未予明文規定,而并非指超越一切
法規。法秩序的違法概念是統一的,有區別的只是在不同的法律部
門的法律后果不同而已,這就是法秩序的統一原則。因此,所謂正
當化行為也必須以法秩序整體作為基礎,民法等其他法律部門的正
當化行為應該同樣適用于刑法領域;而刑法領域的正當化行為也同
樣使這一行為在其他法律領域里具有正當化。我國刑法只規定了正
當防衛與緊急避險兩種正當化行為,但是在刑法理論上也都論及超
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然而,由于犯罪構成體系的不同,我國刑法理
論并無違法性判斷以及有責性判斷的獨立過程,所以并未像大陸法
系國家刑法理論那樣對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進行系統、深入的研
究。從已經出版的專著來看,多是以法定的正當化行為作為研究重
點,且已經非常深入,而對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研究仍很薄弱。
晚近一些時候,我國學者開始關注諸如被害人承諾的行為、正當業
務行為、自救行為、法令行為等的適法性問題,但探討還不夠深
入,許多問題也并未真正得到解決。雖然出版了像王政勛的《正
當行為論》和田宏杰的《刑法中的正當化行為》這樣對超法規的
正當化行為給予了較多關注的專著,但尚缺乏對超法規的正當化行
為問題的系統研究,更沒有公開出版有關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問題
研究的學術專著。有感于此,我決心以此為題撰寫著作,希望對刑
法理論和司法實務有所裨益。
在我看來,無論是從本體論的層面上,還是從制度論的層面
上,對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進行系統的、深入細致的研究至為必
要。從本體論的角度講,有利于正確把握我國的犯罪構成體系,避
免一味地急于引進國外的犯罪構成理論,有利于貫徹實質的解釋
論,有利于全面推動對犯罪論體系存在問題的研究。以刑事違法性
為例,這一犯罪的法律特征的諸方面內容均在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
的研究中進行著正面“交鋒”:形式違法性與實質違法性的關系應
是怎樣?能否將主觀要素作為違法性的評價基礎,違法性能被主觀
化嗎?違法性的根據到底是行為無價值還是結果無價值?通過對超
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對這些刑法理論中的重大
基礎性問題進行思考。而且,很多學者認為我國刑法理論中的犯罪
構成沒有消極判斷的層次,包括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在內的正當化
行為,在我國只能置于犯罪構成之外研究,并進而提出應仿效德月
改造我國的犯罪論體系。對此,我們應如何看待?可見,對超法規
的正當化行為進行探討,可以豐富對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研究。從
制度論的角度上看,有利于把握各種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正當化
要件,以更好地區分罪與非罪,這一點在諸如“安樂死”的正當
性等現實化問題上凸顯得非常充分。
本書分七章,第一章是概說,論述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界
定、根據、一般要件及其在犯罪論體系中的地位。后面六章分別論
述被害人承諾的行為、正當業務行為、自救行為、法令行為、義務
沖突下的行為和陷阱偵查行為。
由于學識淺陋,加之倉促付梓,校改不周,書中錯漏定然難
免,希望讀者不吝賜教。
圖書目錄
前 言 …………………………………………………………(1)
第一章 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概說 …………………………(1)
第一節 正當化行為的界定 ………………………………(1)
一、正當化行為的稱謂之爭 ……………………………(1)
二、正當化行為的本質 …………………………………(6)
第二節 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理論基礎 ………………(11)
一、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存在根據 …………………(11)
二、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22)
第三節 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在犯罪論體系中的定位 …(31)
一、外國刑法中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定位 …………(31)
二、我國刑法中超法規的正當化行為的定位 …………(33)
第二章 被害人承諾的行為 …………………………………(39)
第一節 被害人承諾的行為概說…………………………(40)
一、被害人承諾的行為的歷史發展 ……………………(40)
二、被害人承諾的行為的立法與理論 …………………(41)
第二節 被害人承諾的行為的刑法效力 …………………(45)
一、被害人承諾的不同效果 ……………………………(45)
二、區分“合意”與“同意”的觀點…………………(48)
第三節 被害人承諾的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54)
第四節 被害人承諾的行為的正當化要件 ………………(57)
第五節 基于推定的承諾的行為 …………………………(72)
一、基于推定承諾的行為的界定 ………………………(73)
二、基于推定承諾的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77)
三、基于推定承諾的行為的正當化要件 ………………(80)
第三章 正當業務行為 ………………………………………(82)
第一節 正當業務行為概說 ………………………………(83)
一、“業務”的含義………………………………………(83)
二、業務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89)
三、業務行為的正當化要件 ……………………………(95)
第二節 醫療行為 …………………………………………(97)
一、作為業務行為的醫療行為的范圍 …………………(97)
二、醫療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102)
三、醫療行為的正當化要件 ……………………………(103)
第三節 競技體育行為 ……………………………………(106)
一、作為業務行為的競技體育行為的范圍 ……………(107)
二、競技體育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109)
三、競技體育行為的正當化要件 ………………………(111)
第四章 自救行為 ……………………………………………(113)
第一節 權利行使與自救行為 ……………………………(114)
一、民法上的權利行使 …………………………………(114)
二、權利行使與犯罪 ……………………………………………(117)
三、自救行為 ……………………………………………(119)
第二節 自救行為的正當性 ………………………………(122)
一、 自救行為的刑事正當性之爭 ………………………(122)
二、 自救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125)
三、自救行為的正當化要件 …………………………………(128)
第五章 法令行為 ……………………………………………(140)
第一節 法令行為概說……………………………………(140)
一、法令行為的類型 ……………………………………(140)
二、法令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143)
第二節 依照法律的行為 …………………………………(148)
一、職務行為 ……………………………………………(148)
二、懲戒行為 ……………………………………………………(160)
三、扭送行為 ………………………………………………(161)
第三節 執行命令的行為 …………………………………(163)
一、執行命令的行為概說 ………………………………(163)
二、執行命令行為的正當化要件 ……………………………(164)
第六章 義務沖突下的行為 …………………………………(169)
第一節 義務沖突概說 ……………………………………(170)
一、義務沖突的內涵 ……………………………………(170)
二、義務沖突的分類 ………………………………………(173)
第二節 義務沖突的本質與成立條件 ……………………(177)
一、義務沖突的本質 ……………………………………(177)
二、義務沖突的成立條件 ………………………………(178)
第三節 義務沖突下的行為 ………………………………(181)
一、義務沖突下的行為的正當化根據 …………………(181)
二、義務沖突中“義務”的來源………………………(187)
三、義務沖突下的行為的正當化要件 …………………(195)
第七章 陷阱偵查 ……………………………………………(198)
第一節 陷阱偵查概說 ……………………………………(200)
一、陷阱偵查的特點 …………………………………………(200)
二、陷阱偵查的正當性 …………………………………(203)
第二節 誘惑偵查 …………………………………………(206)
一、國外關于誘惑偵查的立法與理論 …………………(208)
二、誘惑偵查正當性的判斷 ……………………………(218)
三、被誘惑者與誘惑者的刑事責任 ……………………(223)
第三節 臥底偵查 …………………………………………(226)
一、臥底偵查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228)
二、臥底偵查的正當性 …………………………………(229)
三、臥底人員的涉罪問題 ………………………………(233)
參考文獻 ………………………………………………………(237)
本書共有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