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8984
- 書名:物權法研究(修訂版)/法學研究生教學書系
- 作者:陳華彬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
- 入庫時間:2009-3-30
- 定價:55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關于物權法研究的第三部重要著作,為《物權法原理》和《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研究》的姊妹書,它們共同構成作者關于物權法研究的“三部曲”。本書主要以外國物權法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大陸法系各國如德國、瑞士、日本等民法典上的各項物權制度,包括:物權契約概念的形成和發展,不動產相鄰關系,用益物權,債權擔保權,德國不動產擔保權由保全抵押權而流通抵押權的發展歷程,不動產登記制度,所有人抵押權與占有制度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德國物權法的沿革與形成
第一節 日耳曼法中的物權制度與物權觀念(公元5-9世紀)
一、日耳曼法概述
二、古日耳曼的土地制度素描
三、土地總有權制度
四、日耳曼法的占有(Gewere)
五、日耳曼法的所有權觀念
第二節 中世紀(Mittelaher)時期的物權制度與物權觀念
第三節 中世紀以降至1896年德國民法典成立前的物權制度與物權觀念
一、1794年普魯士普通邦法和1811年奧地利民法典
二、德意志同盟時代
三、北德意志聯邦、德意志帝國的立法和民法典的制定——德國形式意義的物權法的形成
第四節 德國民法典物權法編的體系構造及其特色
一、德國民法典物權法編的體系構造叫
二、物權限定主義(物權法定主義)與物權的類型體系
三、德國民法典物權法編體系構造上的特色
第五節 德國物權法的性質
一、資本主義的性質
二、物權法的封建色彩
三、非個人主義和非資本主義的傾向
第二章 151本與德國民法典上的物權總則
第一節 日本民法典上的物權總則
一、概要
二、依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采意思主義
三、物權變動的公示(對抗要件)
第二節 德國民法典上的物權總則(一)
一、概說
二、關于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三、物權的推定
第三節 德國民法典上的物權總則(二)
一、物權的善意取得
二、物權的順位
三、物權的混同
第三章 十九世紀德國普通法學圍繞所有權的移轉而對尤里安和烏爾比安的法言的解讀
第一節 關于物權行為的獨立性的羅馬法的法言的解釋論
一、格魯克的解讀
二、薩維尼的解讀
三、普希塔的解讀
第二節 圍繞所有權的移轉而對尤里安的法言的無因性解讀
一、格魯克的解讀
二、薩維尼的解讀
三、普希塔的解讀
第三節 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與所有權移轉的無因性
第四節 圍繞所有權的移轉而對尤里安的法言的有因性解讀
第五節 結語
第四章 物權契約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薩維尼《現代羅馬法體系》與《債權法》問世以前的物權契約思想
第二節 《現代羅馬法體系》、《債權法》與物權契約理論
一、《現代羅馬法體系》、《債權法》與物權契約理論的公開發表
二、薩維尼的物權契約理論與17、18世紀啟蒙時代自然法學者的物權契約思想
三、薩維尼物權契約理論的影響
第五章 羅馬的traditio、stipulatio與特權契約的無因性和無因債務
第六章 德國與瑞士登記制度
第七章 瑞士與德國的相鄰關系法
第八章 日本與德國民法典上的用益特權制度
第九章 德國的擔保特權與人的擔保制度
第十章 德國不動產的擔保權的演進史:從保全抵押到投資抵押權
第十一章 所有人抵押權
第十二章 瑞士的不動產擔保權法
第十三章 債權的消滅時效與擔保物權的效力
第十四章 日本、德國及瑞士民法典上的占有制度
附錄一 十九、二十世紀的德國民法學說史
附錄二 潘德克吞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附錄三 瑞士民法典的制定與特色
附錄四 論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物權行為與無因性理論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