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3858
- 書名:法學家茶座(第13-16輯)合訂本
- 作者:張士寶主編
- 出版社:山東人民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
- 入庫時間:2010-7-1
- 定價:56
圖書內容簡介
《法學家茶座》是一本雜志型圖書,具有“輕松、休閑、高雅”的風格特點,一方面強調作者的權威性,文章作者大多為國內第一流的法學家;另一方面強調圖書的通俗性,力求內容貼近讀者、貼近生活。她市場定位明確,讀者意識強烈;注重品位,但不盲目學術;貼近生活,但不盲目追求熱點;強調通俗,但絕不追求庸俗。在《茶座》里,眾多法學家抱著輕松的心態,用盡量通俗的文筆將百姓生活中的法理娓娓道來,這種將理論性與通俗性糅合貫通的風格,在當前眾多的法律類書刊中可謂獨樹一幟。
圖書目錄
《法學家茶座(第13輯 2007.1)》目錄:
【卷首語】
茶館與法院
【法治漫談】
十字路口話法治
也談征收
平遙古城楹聯中的法律文化
便民服務中心:意義與問題
對法律規則的反思——與羅納德·J·艾倫教授的對話
【法學札記】
大學的精神——在2006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
學者·時代·責任
治學三忌
論文答辯的技巧與方法
我國行政法學研究中知識分配偏失談
論不可理喻——近代以來無罪推定怪現象之考察
【法苑隨筆】
文人法學
“富士康訴訟”與中國法治的積弊
“司法功夫茶”隨想
為司法官者,該如何看待“實在證據”
【身邊法事】
松花江污染:不能被法律遺忘
“法律六進”與“蘇格拉底之死”
聊聊北京胡同,說說城市規劃,談談法制建設
【名家訪談】
求索西部法學繁榮,關注西部法治發展——賈宇教授訪談錄
【史海鈞沉】
司法協助親歷記
自首,在最后時刻
【法林逸事】
【域外法制】
【名師剪影】
【茶客論劍】
【書城夜話】
【何博士信箱】
《法學家茶座(第14輯 2007.2)》目錄:
【卷首語】
茶韻與法商
【法治漫談】
古老物權的現代思維和現實思維
物權法對私人物權平等保護的意義
妨礙獨立審判的無形“壘墻”
法官釋法的意識形態
法治和法學
【法學札記】
當代中國法學教育之我見
《毛選》與法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評《物權法(草案)》的擔保物權
訴權的經濟分析
“不二法門”與法律唯一
【法苑隨筆】
最貴的東西
關于死刑的沉思:死刑究竟因何而存在
權利的品質
寶島司法掠影
【名家訪談】
《物權法》:國情所趨,民心所向——王利明教授訪談錄
【身邊法事】
罰金能罰到“金”嗎?
我的那些MBA學生們
聽證制度:逢聽必漲?
【史海鉤沉】
身體的曖昧與犯罪
“權大于法”的世系——從司馬遷的《史記·酷吏列傳》說起
【法林逸事】
俠客、學者:兩種身份,一種追求
任東來美國最高法院的“奧林匹斯山神”——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下)
【域外法制】
【茶客論劍】
【名師剪影】
【聊齋閑話】
【何博士信箱】
《法學家茶座(第15輯 2007.3)》目錄:
【卷首語】
無我茶與無我法
【法治漫談】
法治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治為什么有力量:《法治在線》之非
和諧社會與訴訟調解
吉登斯的“階級關系結構化”與中國的“階級關系定型化”
以孩子的名義
【法學札記】
知識的互惠與征服
我的大學
顯隱之間:現代中國的新法家
公法是復雜形式的政治話語——2007年上學期公法與政治理論課程開講詞
尋求法律的精神家園
【法苑隨筆】
憲政的風水
誰喜歡訴訟?
律師與天平
對生命權的思考
【茶客論劍】
市場博弈還是法律博弈
【身邊法事】
“黃牛”的生存空間
城市“狗患”的背后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為什么人們對“殺人狂魔”充滿同情?
【名家訪談】
一位法學教授的人生起伏——馬克昌教授訪談錄
開放與反思:研究生教育方法談
【名師剪影】
【史海鉤沉】
【域外法制】
【聊齋閑話】
【書城夜話】
【何博士信箱】
《法學家茶座(第16輯 2007.4)》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