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5598
- 書名:侵權法解剖/侵權法人文譯叢
- 作者:(澳)凱恩著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時間:2010年11月
- 入庫時間:2010-12-12
- 定價:35
圖書內容簡介
《侵權法解剖》作者通過對傳統侵權法體系的深刻剖析,認為傳統侵權法未能清晰揭示各種侵權行為的本質,也混淆了侵權責任與其他民事責任(如違約責任等)的界限。侵權法應被重塑為一個以保護各種權利、合法利益為基礎的民事責任體系。在《侵權法解剖》中,作者新穎的方法視角、嚴謹的分析論證,殊值參考;其所得結論,也由晚近歐洲侵權立法所證明。
作者簡介
彼得·凱恩,牛津大學法學博士,早年曾在牛津大學圣體學院任教,并在該校獲得教授職位,自l997年至今,一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任法學教授,2007年當選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通訊院士和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
汪志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學博士,現為景德鎮陶瓷學院副教授。代表作主要有《動產善意取得的法理基礎》(《法學研究》2009年第3期),《意思主義與形式主義對立的法理和歷史根源》(《法學研究》2010年第5期)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分解侵權法
導言
食譜式的侵權法
單個侵權行為的解剖結構
相關性和侵權法的前瞻功能
制定法與相關性
中間小結
復數的侵權行為法抑或單數的侵權行為法
侵權法之外
作為倫理原則集合的侵權法
侵權法和道德的關系
結論
第二章 受制裁行為
責任引致行為
引發抗辯的行為
作為和不作為
結論
第三章 受保護利益
人身利益
財產利益
合同利益
非合同預期
商業價值
財富與經濟損失的概念
損害要件
利益等級
對抗性的利益(對抗原告利益的利益)
結論
第四章 制裁措施
對責任引致行為的制裁
侵權損害賠償法的倫理基礎
對受害人行為的制裁
結論
第五章 重構侵權法
人身利益
財產利益
合同利益
非合同預期
商業價值
施加經濟損失
因果關系
結論
第六章 侵權法的特性
迄今為止的觀點
侵權法在債法中的地位
侵權法的特性
侵權法的統一性
繪制債法地圖
結論
第七章 結構、功能和作用
侵權法的功能
侵權法的結構、功能和作用的關系
結論
術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