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前任院長、著名教授蘇力先生的作品,蘇力教授在學術界享有很大的知名度,他之前出版的作品,如《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治及其本土資源》、《法律與文學》等,都有數萬冊的銷量,是法學界最有號召力的作者之一。
本書是蘇力在北大法學院院長任期內所做的迎新與畢業致辭的匯集,因為這些致辭一改大學校園內以往的官腔套話,貼近學生們的生活與心態,因此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社會轟動,在網絡上流傳一時,這次匯集出版,對于10年多來一直喜歡蘇力致辭風格的學生和畢業生們必定產生很強的購買預期。
◆ 作者簡介
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祖籍江蘇,1955年愚人節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從軍,再當工人;1978年恢復高考后,復轉軍人進了北大法學院。1985年讀研期間赴美留學,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1992年回北大法學院任教至今。
先后發表論文、書評100余篇,出版過個人專著、文集和譯著20余部,包括本社出版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譯著,2009)、《并非自殺契約》(譯著,2010)、《送法下鄉》(修訂版,2011)等。
◆內容簡介
本書是蘇力先生在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10年任期內各種致辭的匯集,主要是迎新和畢業致辭,因為蘇力的致辭一洗官腔套話,貼近年輕學生的心靈與生活,這些致辭在當時就引起了校園轟動,并逐漸成為每年6月(畢業)和9月(迎新),學生以及畢業生們翹首期待的一道風景。并且從蘇力開始,引發了一系列大學院校長們的清新致辭風氣,比如華中科技大學的校長“根叔”。在本書中,蘇力還專門寫文章討論了大學致辭與政治修辭,表示他表里如一的致辭理念,對于教育界的同仁也有很大參考價值。
◆名家推薦
蘇力的致辭,實際是在一個普遍墮落的社會關系場域即大學里,展示了一種截然不同(但也不直接對抗)的職業倫理與理想人格。他的“貼心”抒情的“政治修辭”,只是那倫理人格的風格化的呈現。而那風格,無非是他對莘莘學子,對北大,對中國法律教育同法學的熱愛、忠誠、不計回報的奉獻的自然流露。 ——馮象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