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7384
- 書名:司法預救濟與再救濟
- 作者:郭孝實著
- 出版社:清華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
- 入庫時間:2011-5-10
- 定價:36
圖書內容簡介
公正作為一種理念和價值,一直被人類不懈追求。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司法公正是實現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基礎,更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現行司法救濟體制的程序性、后發性、被動性、合法性以及成本性這幾個特征,帶來了被侵害人無法順利啟動司法救濟程序,司法救濟效率不能滿足當事人的迫切需求,刑事被害人游離于司法救濟的程序之外以及“執行難”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司法救濟體制的效能以及司法公正和社會公正的實現。作者從司法的性質、目的、價值、理念闡述了司法預救濟制度得以構建的理論根基以及建立司法預救濟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創造性地提出在現有司法救濟制度的基礎上,補充建立司法預救濟制度和司法再救濟制度,以此來彌補現有司法救濟體制的某些不足,最大限度地保證司法公正和社會公正的實現。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法律專業人士,亦可供社會一般讀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郭孝實,法學博士,高級職業指導師。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黨委副書記、副團長。著有融入社會叢書《塑造自我》、《善待他人》、《適應社會》、《追求輝煌》和詩集《心夜相約》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社會公正與司法公正
第一節 社會公正
一、社會公正釋義
二、追求社會公正的意義
三、社會公正的責任主體
第二節 司法公正
一、司法公正釋義
二、司法公正的意義
第三節 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辯證關系
一、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聯系
二、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區別
第二章 司法救濟體制的中國現狀
第一節 司法救濟釋義
第二節 司法救濟的基本特征
一、程序性
二、后發性
三、被動性
四、合法性
五、成本性
六、終局性
第三節 中國現行司法救濟體制的問題
一、無法順利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司法救濟的效率不能滿足當事人的迫切需求
三、刑事被害人游離于司法救濟程序之外
四、“執行難”制約司法救濟結果的有效實現
第三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 司法預救濟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預救濟的概念
二、司法預救濟的特征
第二節 司法預救濟的理論根基
一、司法的性質
二、司法的目的
三、司法的價值
四、司法的理念
第三節 司法預救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司法預救濟的必要性
二、司法預救濟的可行性
第四節 司法預救濟的價值目標
一、順利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體現社會司法公正
三、保障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權利的實現
四、及時救濟法益受到損害的被侵權人
第四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的現實構建
第一節 司法預救濟的主體
一、司法預救濟的責任主體
二、司法預救濟的實施主體
第二節 司法預救濟的對象
一、司法預救濟對象的基本定位
二、司法預救濟對象的具體定性
第三節 司法預救濟制度的條件保障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的經濟保障
二、司法預救濟的機構保障
第四節 司法預救濟的前提條件
一、侵權事實清楚
二、有明確的被侵權人
三、被侵權人不具備司法救濟的能力和條件
四、有啟動司法救濟程序的需要或可能
五、提出司法預救濟的申請
六、申請者承擔最基本的舉證義務
七、司法預救濟實施機關的審查
第五節 司法預救濟的具體措施
一、實行廣義的減、免、緩交訴訟費用
二、預救濟制度下的法律援助
三、預先應急墊付
四、先予執行
第六節 司法預救濟的程序設計
一、司法預救濟程序遵循的原則
二、申請
三、審查、決定
四、復議
五、執行
第五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的關聯比較
第一節 司法預救濟與現行司法救濟制度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與司法救濟之間的區別
二、司法預救濟制度與司法救濟之間的聯系
第二節 司法預救濟與現行法律援助制度
一、司法預救濟與法律援助制度的共同點
二、司法預救濟與法律援助制度的區別
三、現行法律援助制度向司法預救濟制度妁過渡和轉變
第三節 司法預救濟與法律診所
一、法律診所的價值所在
二、法律診所發展過程申遭遇的困境
三、將法律診所納入司法預救濟制度
第四節 司法預救濟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共性
二、司法預救濟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差異
第六章 司法再救濟制度的法理定位
第一節 司法再救濟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再救濟的概念
二、司法再救濟制度的特征
第二節 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必要性
二、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妁可行性
第三節 司法再救濟的價值目標
一、維護司法判決的權威性
二、維護被害人的權利
三、實現社會公正
第七章 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域外經驗;以被害人補償為例
第一節 德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之立法規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種類和補償機構
三、補償資金來源和補償程序
第二節 美國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之立法規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金來源和補償標準
三、補償程序和補償限制
第三節 日本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之立法規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金來源和補償標準
三、補償程序和補償限制
四、國家補償的法律后果
第四節 新西蘭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之立法規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條件和補償程序
三、補償基金和補償數額
第五節 我國建立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的反思與展望
一、城外經驗的啟發
二、我國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必要性
三、我國刑事被害人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基本要件
第八章 司法再救濟制度的現實構建
第一節 司法再救濟的主體
一、司法再救濟的責任主體
二、司法再救濟的實施主體
第二節 司法再救濟的適用范圍和對象
一、司法再救濟的適用范圍
二、對象界定
第三節 司法再救濟制度的施行保障
一、司法再救濟的法律保障
二、司法再救濟的資金保障
第四節 司法再救濟的啟動前提
一、概述
二、我國的規則
第五節 司法再救濟的具體內容
一、補償的依據
二、補償的對象
三、補償的數額
四、補償的原則
五、補償后的法律效果
第六節 司法再救濟的程序設計
一、申請
二、審核、調查、決定
三、復議
四、執行
第七節 司法再救濟的意義
一、法律意義
二、社會意義
第九章 統一的司法救濟體系建設
第一節 建立統一司法救濟體系的重要意義
一、建立統一司法救濟體系的法律意義
二、建立統一司法救濟體系的社會意義
第二節 統一司法救濟體系的價值目標
一、公民能夠平等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公民能夠獲得充分的法律援助
三、公民能夠事先獲得急需的必要補償
四、公民依法獲得國家補償
第三節 統一司法救濟的立法完善
一、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
二、需要完善的行政法規
第四節 統一司法救濟體系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