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從政治學角度對近現代留學精英建國理念的批判之作。 本書作者選取留學西方六大國(英法美德俄日)的留學精英,及其思想進行批判,尋求西學與本土化的調和之路。
留學精英對國家建構發揮的積極作用,長期成為論述相關主題的基本進路。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國家建構也發生了不良影響。兩者的對應性審視,才足以將他們對國家建構的完整作用機制呈現出來。留學生之所以前往先發的現代國家,卻未能為中國提供相應且有效的建構現代國家的方案,總的說來,就是因為他們陷入了模仿建國的泥淖。對于中國這樣歷史悠久、地域廣袤、其來有制的國家而言,依據自己國家的特殊情況,創制現代國家結構,是實現從傳統帝國轉向現代民族國家的前提條件。這是一個立意很高的國家建構進路。而模仿建國則是立意較低、急功近利的國家轉型路徑。在這里,創制新的國家與模仿建構現代中國,是一個比較性的說法。比較說明的道理是,建構現代中國,是需要歸納總結其他先行現代國家的經驗教訓,但走不了他們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道路;現代國家基本的結構法則是超越不了的,但實際建構現代中國則只能是中國國情的產物
本書是從政治學角度對近現代留學精英建國理念的批判之作。 本書作者選取留學西方六大國(英法美德俄日)的留學精英,及其思想進行批判,尋求西學與本土化的調和之路。
留學精英對國家建構發揮的積極作用,長期成為論述相關主題的基本進路。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國家建構也發生了不良影響。兩者的對應性審視,才足以將他們對國家建構的完整作用機制呈現出來。留學生之所以前往先發的現代國家,卻未能為中國提供相應且有效的建構現代國家的方案,總的說來,就是因為他們陷入了模仿建國的泥淖。對于中國這樣歷史悠久、地域廣袤、其來有制的國家而言,依據自己國家的特殊情況,創制現代國家結構,是實現從傳統帝國轉向現代民族國家的前提條件。這是一個立意很高的國家建構進路。而模仿建國則是立意較低、急功近利的國家轉型路徑。在這里,創制新的國家與模仿建構現代中國,是一個比較性的說法。比較說明的道理是,建構現代中國,是需要歸納總結其他先行現代國家的經驗教訓,但走不了他們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道路;現代國家基本的結構法則是超越不了的,但實際建構現代中國則只能是中國國情的產物。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