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52393
- 書名: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法律機制研究
- 作者:王輝霞著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出版時間:2012年8月
- 入庫時間:2012-8-14
- 定價:38
圖書內容簡介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控制的公共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治理必須在法治框架內進行,以法律作為手段,用程序和制度化來克服人為因素帶來的不安全性和不穩定性,需要從道德、法規、管理、技術等層面進行綜合治理。食品安全預防為主的理念要求法治傾向于更為積極地引導主體的行為,即通過法律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來實現對于主體行為的引導。因而探討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不同主體的權益設置、權責擔當和權益制衡的法律關系,發掘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機制,有效發揮不同主體之間的制衡力量和整合力量,方能實現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食品安全概說
第一節 食品與食品安全
一、食品及相關概念
(一)食品
(二)食品相關概念
二、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涵義
第二節 食品安全問題
一、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
(一)隨著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食品安全風險日益暴漏和顯現
(二)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產業鏈條存在安全問題
(三)政府監管不足
二、我國食品安全典型事件
(一)大頭娃娃事件
(二)蘇丹紅事件
(三)三聚氰胺事件
(四)雙匯瘦肉精事件
(五)上海染色饅頭事件
三、食品安全問題的理論剖析
(一)食品安全與市場失效
(二)食品安全與政府失效
四、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
(一)彌補市場失效的新機制——組織
(二)彌補市場和政府雙失效的機制——社會
(三)多元主體協作治理是食品安全問題最終化解的有效途徑
(四)科技支撐
(五)食品信息公開、透明
第二章 食品安全治理
第一節 食品安全治理的界定
一、食品安全治理的含義
(一)食品安全治理強調治理主體的多元
(二)食品安全治理強調權力運行的多極、多向度
(三)食品安全治理的公開、透明
(四)食品安全治理強調協同合作
二、食品安全治理的特征
(一)食品安全治理是風險治理
(二)食品安全治理是社會公共治理
(三)食品安全是一門政治
(四)食品安全治理是全球治理
三、食品安全治理的本質
(一)食品安全治理與法治
(二)食品安全治理是一種法律機制
(三)食品安全治理須在法治框架內
四、與食品安全治理相關的概念
(一)食品安全管理
(二)食品安全監管
第二節 食品安全治理的理念和原則
一、食品安全治理的理念
(一)公眾健康至上的理念
(二)全程治理理念
(三)風險治理理念
(四)公眾參與理念
(五)法治理念
二、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則
(一)風險分析和預防為主的原則
(二)透明度原則
(三)法治原則
(四)全程治理原則
(五)責任原則
第三節 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機制
一、食品安全多元治理的必要性
(一)市場機制、政府監管存在缺陷
(二)食品安全關涉多元利益
二、食品安全多元治理的主要方面
(一)生產經營者自律和責任機制
(二)政府監管機制
(三)公眾參與機制
第三章 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保障機制
第一節 食品產業鏈安全控制法律機制
一、食品產業鏈涵義
二、產業層面的食品安全問題剖析
(一)我國食品產業鏈發展不平衡
(二)食品信息不對稱
(三)食品產業鏈中上下游經營者之間的利益配置不均衡
(四)農民和消費者是食品產業鏈中的弱者
(五)食品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企業組織結構亟需優化
三、推進食品產業結構調整,完善產業鏈公平和利益共享機制
(一)規制食品產業中的壟斷行為
(二)通過國家產業政策,推進食品產業結構調整
(三)完善財稅金融政策,加大政府補貼農業的力度
(四)鼓勵社區支持農業模式,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聯合
(五)產業鏈中不同生產經營者的合作
(六)食品信息公開,提高產業鏈透明度
四、完善產業鏈中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一) 把末端檢測和過程控制相結合
(二)食品行業推行HACCP全程監控體系
(三)構建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框架,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風險管理
(四)完善產業鏈內部追溯體系,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性
(五)規范食品標簽信息
(六)完善食品召回制度
五、完善產業鏈中生產經營者責任體系
(一)完善民事責任
(二)強化行政責任
(三)完善食品安全刑事責任
第二節 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
一、公司社會責任的含義
二、股東利益最大化與公司社會責任
三、食品企業社會責任
四、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機制
(一)合乎道德的決策和行動是公司社會責任的內核
(二)尊重、考慮和回應利益相關方是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外在表象
(三)透明度是公司社會責任的程序保障
第三節 食品企業的誠信機制
一、誠信解讀
(一)誠信與品牌、食品質量安全
(二)誠信與利益
二、食品企業的誠信的價值
(一)食品企業的誠信是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的源泉
(二)食品企業誠信為食品安全法治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食品企業誠信是政府監管有效的前提和基礎
(四)食品企業誠信是食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三、食品企業誠信缺失的危害
(一)食品企業誠信缺失,導致消費者信任缺失
(二)破窗效應
(三)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四、食品企業的誠信體系建設是化解食品安全問題的長效機制和治本之策
(一)誠信體系
(二)企業誠信管理體系
五、“知行合一”的誠信構建
(一)食品質量信息公開,是食品企業誠信透明的體現
(二)食品安全標準是誠信的判斷依據
(三)政府信息公開和風險交流機制
第四章 食品安全政府監管機制
第一節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政府監管體制
一、美國
二、日本
三、歐盟
四、法國
第二節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
一、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協調機構
(一)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二)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三)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協調機構
二、國家質量檢驗檢疫部門
(一)食品標識的監督管理
(二)食品生產許可管理
(三)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管
(五)食品召回管理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一)食品流通許可管理
(二)食品流通分類監管
(三)食品流通日常監管和信息公布
(四)流通環節協同機制
四、 國家衛生行政部門
(一)食品安全標準管理
(二)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
(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
(四)風險評估管理
(五)食品檢驗管理
(六)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一)餐飲服務許可管理
(二)餐飲服務日常監督管理
(三)保健食品安全監管
(四)食品安全事故處理
六、其他監管部門
(一)農業部門監督管理
(二)工信、商務、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
第三節 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協調協作機制
一、食品安全監管全過程監管系統
二、分段監管,各司其職
(一)各負其責
(二)交叉重疊
三、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協調機制
四、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協調配合機制
(一)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協調機構
(二)地方政府負總責
(三)地方政府與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協作
五、不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之間協調和協作機制
六、同類監管機關內部機構縱向與橫向分工協作和協調機制
七、具體的協同措施
(一)分工合作機制
(二)溝通、配合機制
(三)通報與信息共享機制
(四)主動機制
八、食品安全監管的關鍵因素
(一)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
(二)食品安全標準制定
(三)重大事故應急處理機制
(四)信息共享機制
第四節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完善
一、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之不足
(一)食品安全標準建設不夠健全
(二)監管機構權責不夠清晰
(三)預警機制缺乏
(四)監管能力不強
(五)食品安全監管協調機制缺失
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完善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規、標準
(二)加強綜合協調,明確監管職責界面
(三)構筑鏈式防控體系
(四)健全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
(五)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
(六)監管過程和監管結果公開
(七)完善追溯機制
(八)加強對監管者的考核和監督
第五章 食品安全治理公眾參與機制
第一節 食品安全治理公眾參與概說
一、食品安全問題是風險社會食品工業決策和行動的副作用
(一)食品安全問題是風險社會食品工業決策和行動的副作用
(二)開放性和理性化是建構食品安全治理新制度的基本理念
二、公眾參與及其功能
(一)公眾參與釋義
(二)公眾參與食品安全治理
(三)公眾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功能
三、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的法治方面
(一)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立法和決策
(二)公眾參與食品安全執法
(三)公眾參與食品安全司法
第二節 公眾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途徑
一、事前參與: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立法、決策
(一)公開立法和規則的制定流程
(二)舉行立法聽證會
(三)公開法律草案,征求公眾意見
二、事中參與: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舉報
(一)舉報申請
(二)舉報受理
(三)舉報獎勵
(四)舉報人保護
(五)發揮媒體、互聯網的作用
三、事后參與:公眾參與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一)食品召回
(二)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第三節 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的機制保障
一、完善公眾維權機制
(一)建立消費者小額訴訟和團體訴訟制度
(二)懲罰性賠償和民事責任優先
(三)設立食品安全事故補償基金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二、促進食品信息真實、公開、透明、共享
(一)推進食品消費教育
(二)完善食品信息公開方式,搭建食品信息互動平臺
三、發揮相關社會組織的的作用
(一)保護消費者結社權,促進利益組織化
(二)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