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5631
- 書名:非公共利益利用集體土地機制研究/鄭州大學嵩陽法學文庫
- 作者:申惠文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 入庫時間:2015-10-18
- 定價:45
圖書內容簡介
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落實新重農主義政策,需要建立健全非公共利益利用集體土地機制。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取消農村村民一戶一宅制度,逐步實現“增人不增宅基地,減人不減宅基地”,鼓勵農民在政府支持下集中建設公寓式住宅。隨著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推進,農戶作為土地承包經營權主體的局限性日益凸顯,需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當對我國《憲法》第10條中的“城市”和“農村”適時做出解釋。堅持立法引導改革,及時修改《物權法》和《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條款,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非公共利益利用集體土地機制的正當性
第一節非公共利益利用集體土地機制的理論依據
一、土地發展權理論
二、社會轉型理論
三、制度變遷理論
第二節非公共利益利用集體土地機制的立法依據
一、憲法依據
二、物權法依據
三、新重農主義政策
第二章非公共利益利用集體土地機制的制度障礙
第一節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虛位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沿革
二、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規范
三、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定位
第二節集體建設用地取得的非市場化
一、宅基地使用權取得的非市場化
二、鄉鎮企業建設用地取得的非市場化
第三節集體土地物權登記的不完善
一、集體土地物權登記的現狀
二、集體土地物權登記的完善
第三章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出讓機制
第一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的政策考察
一、集體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二、非公共利益利用集體土地的現狀
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政策的形成
第二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的個案實踐
一、四川試點
二、廣東試點
三、湖北試點
第三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的法律構建
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的立法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的程序
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的內容
四、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的限制
第四章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出租機制
第一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租的基本理論
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租與出讓的區分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租的地方立法
第二節集體土地年租金模式
一、宜興市的集體土地年租金模式
二、鎮江市的集體土地年租金模式
第三節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模式
一、北京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
二、上海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
三、廣州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
第五章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股機制
第一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股的含義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不同解讀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股的科學界定
第二節入股公司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公司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股公司
第三節入股信托機構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信托
第六章宅基地使用權的利用機制
第一節農村宅基地買賣的效力
一、農村宅基地買賣的歷史沿革
二、農村宅基地買賣的法律規范
三、農村宅基地買賣的制度反思
四、農村宅基地買賣的司法政策
第二節“以宅基地換房”模式
一、天津“宅基地換房”模式
二、無錫“宅基地換房”模式
三、北京“宅基地換房”模式
第三節“宅基地和承包地同步改革”模式
一、成都的“雙放棄”模式
二、嘉興的“兩分兩換”模式
第四節“地票交易”模式
一、重慶“地票交易”模式
二、成都“地票交易”模式
第七章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利用機制
第一節農地三權分離改革的邏輯悖論
一、土地權利與土地產權
二、土地所有權與土地經營權
三、土地承包權與土地經營權
第二節農地三權分離改革的原因分析
一、農地流轉的實踐需求
二、權能分離的理論誤導
三、制度創新的路徑依賴
第三節農地三權分離改革的制度構建
一、集體成員的成員權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組織形態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土地經營權
第四節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未來發展
一、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性質
二、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
三、農村土地經營權的立法
第八章非公共利益利用集體土地的配套機制
第一節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
一、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取消
二、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二節健全集體土地規劃機制
一、集體土地的利用規劃
二、違反集體土地規劃的效力
第三節健全集體經濟組織決策機制
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民主決策
二、違反集體民主決策程序的效力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