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8971
- 書名:規制法的制度構造與學理分析
- 作者:王波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6年4月
- 入庫時間:2016-6-16
- 定價:38
圖書內容簡介
規制指由相對獨立的專家組成規制機構,行使準立法權、執法權與準司法權,對社會性危害性行為帶來之經濟風險、社會風險和環境風險行為進行治理,維護社會經濟整體利益之干預行為。規制法在硬核、主體、權義、責任、實施等五個方面不同于傳統法律,這五個方面也構成本書的基本內容。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論
第一章規制法的范圍與硬核
第一節規制的界定與分類
一、規制的含義
二、規制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三、規制手段與相關手段的辨析
四、規制的分類
第二節規制法的含義
一、國內學者的觀點
二、國外學者的觀點
三、本書的界定
第三節規制法的硬核之行為視角:社會性
危害行為
一、社會性危害行為是規制法的主要規制對象
二、社會性危害行為的社會背景與規制導向
三、社會性危害行為規制的必要性解釋
第四節規制法的硬核之原則視角:主要原則
一、預防性原則
二、規制影響評價原則
第二章規制法的主體形態:多元主體
第一節規制法中主體的類型與關系
一、規制法中主體的類型
二、規制法中主體的關系
第二節規制機構的特征與設置
一、規制機構的特征
二、規制機構的設置
第三節規制機構的要素
一、涉及規制機構要素的幾個前提問題
二、規制機構的要素分解
第三章規制法的權義結構:多元的復合型結構
第一節規制機構的權義制度構造
一、規制機構的權力制度構造
二、規制機構的義務制度構造
三、規制機構的權義制度的特點
第二節被規制者的權義制度構造
一、被規制者的權利制度構造
二、被規制者的義務制度構造
三、被規制者的權義制度的特點
第三節受害者及公眾的權義制度構造
一、受害者及公眾的權利制度構造
二、受害者及公眾的義務制度構造
三、受害者與公眾的權義制度的特點
第四章規制法中的責任:36度責任
第一節36度責任的內涵闡釋
一、責任的義務主體的視角
二、責任的權利主體的視角
三、責任的時間維度上的二元結構
第二節36度責任的制度價值
一、對多方法律關系的因應
二、對社會性危害行為的因應
第三節36度責任的制度構造
一、規制機構36度責任的制度構造
二、被規制者36度責任的制度構造
三、受害者以及公眾36度責任的制度構造
第五章規制法的實施:多元參與的雙重實施
第一節實施構造:公共實施與私人實施
一、公共實施
二、私人實施
三、私人實施對公共實施的補充
第二節實施模式:行政中心模式與司法中心模式
一、行政中心模式
二、司法中心模式
三、行政中心模式下傳統訴訟制度的革新
第三節規制法公共實施與私人實施的銜接
一、規制法公共實施與私人實施銜接的內涵界定
二、規制法公共實施與私人實施的銜接機制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