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二(答案)
參考答案:
一.填充(共10分,每題1分,有兩個空格的,每一空0.5分)
1.行為結果2.豁免權外交途徑3.三二4.十八死刑緩期兩年執行5.判決確定裁定減刑6.七申訴7.案由開庭時間8.十六9.罪行較輕經人民法院同意的10.判處刑罰免除刑罰
二.判斷題(共20分,每題1分)
1.對2.錯3.對4.錯5.錯6.對7.錯8.錯9.錯10.錯11.錯12.對13.錯14.對15.錯16.錯17.對18.錯19.對20.錯
三.改錯(共10分,每題1分)
1."應當酌情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應改為"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應當減輕處罰"應改為"不負刑事責任"
3."可以免除處罰"應改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就算已經執行"改為"就不再執行"
5."比照"應改為"不以"
6."應當"應改為"可以"
7."可以取保候審"應改為"必須立即釋放"
8."刑事處罰"應改為"起訴"
9."2-3人"應改為"3-5人"
10."人民法院"應改為"公安機關"
四.選擇題(共30分,每題1分)答錯或漏選不得分
1.ABC 2.無3.ABC 4.B 5.ABCD 6.BCDE 7.D 8.B 9.A 10.AD11.C 12.D 13.AD 14.無15.A 16.BCD 17.BCD 18.AB 19.D 20.ABC21.ABC 22.ABCD 23.B 24.B 25.D 26.A 27.C 28.A 29.C 30.A
五、(共6分,每題2分)少答或答錯者酌情減分
1.間接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有意識地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是間接故意。
2.遺棄罪--是指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
3.刑事訴訟中的拘傳--我國刑事訴訟中的拘傳,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而不到案的被告人、嫌疑人,采取的一種強制到案的措施。
六、(共20分,每題5分)
說明:在答案中個別文字不一致,表述方法有異,但內容確切仍可得分。
1.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經濟管理的正常活動。國家經濟管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工業、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也包括財政、金融、商業和外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對上述各個方面的經濟管理活動。一切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嚴重損害國民經濟發展的行為,都是對國家經濟管理正常活動的侵害。
2.區別主要在于:侮辱罪并不要求用捏造事實的方式進行,而誹謗罪必須是捏造事實并散布這種虛假的事實。
3.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集體經濟組織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
4.是國家司法機關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揭露犯罪,證實犯罪,確定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并依法給予犯罪人以應得懲罰的活動。
七、(共14分,每題7分)
1.洪某的行為與被害人被溺死有因果關系(要點之一)。表現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要點之二)。由于洪某當時不滿16周歲,根據刑法第14條第2款的規定,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要點之三)。
說明:要點一、二、各為2.5分,要點三為2分。個別文字不一致,但表述確切的仍可得分。
2.第二審人民法院僅對甲、乙的量刑過重進行審查并改判是不對的(要點之一)。因為甲、乙、丙是共同犯罪,按照我國刑訴法的規定,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并處理(要點之二)。
說明:要點之一為3分,要點之二為4分。個別文字不一致,但表述確切的仍可得分。
Copyright ? 1999-2017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