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網報開始 最后三個月把握新大綱
6月1日是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網上報名第一天,如何把握新大綱重點進行最后三個多月的復習是考生關心的熱點。從歷次考試的變化中,專家總結,卷一命題越來越精確和細致,要求考生準確識記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并根據新大綱的變化靈活調整復習策略。
刑法犯罪構成部分體現大陸法系主流理論
與去年相比,2009年司考大綱刑法部分變化比較大。北京大學刑法學博士、萬國司法考試專家孫運梁指出,新大綱中刑法理論體系進行了調整,主要體現在刑法總論犯罪構成體系部分。
當今我國刑法學界,存在兩大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其中之一是最近幾年從大陸法系引進的理論體系,其特征是犯罪構成階層化,由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組成。三階層遞進式的犯罪構成體系代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的主流方向,這次在司法考試大綱中體現出來,已成為司法考試的基本理論立場。另外,新大綱在刑法分則中增加了《刑法修正案(七)》的相關內容,導致刑法分則的個別罪名的增加與細化、犯罪主體的擴大等。
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變化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博士、北斗星學校司法考試輔導專家王小龍介紹,新大綱在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這三個領域都有比較明顯的變化。首先是經濟法,盡管調走了《證券法》,但是卻新增了2月28日發布、6月1日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該法意義很大,屬于和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的第三個法律。
其次就是商法,商法中的《保險法》被修改了,也是今年2月28日正式通過的,今年10月1日開始實施。考試肯定考新法。
第三塊知識產權法,其中《專利法》也是新修改過。時事變化和經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的一些新的法律出臺或修改,都要求考生必須做全新的復習。
●2009年司法考試大綱新增內容
新頒《食品安全法》納入經濟法部分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司法考試輔導專家張能寶介紹說,從總體上看,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有三大變化: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有關政法工作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指導原則自成體系,單列一編;二,新增部分法律法規和相關考核點;三,對部分法律部門劃分和部分學科理論體系進行調整。
其中,2009年大綱新增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根據《專利法》、《保險法》的最新修訂,2009年大綱相應調整相關考核知識點。第二,2009年大綱將最新頒布的《食品安全法》納入經濟法部分,作為“消費者法”一章的第三節;將《刑法修正案(七)》的部分犯罪列入刑法分則的考查范圍。第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停止執行死刑程序有關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等18件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被列入2009年大綱的考查范圍。
■ 經驗之談
民、刑及訴訟法復習需更重視
●黃利軍,北京新京律師事務所律師,2008年高分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復習要緊密結合司法考試大綱來進行。復習之前熟讀新大綱,這樣能少走彎路。根據我的復習經驗,大綱新增內容和發生變化的考點往往是當年司法考試重點考查的內容,是容易出分的地方,要加強重視。
在備考時,一定要分清主次,要抓主要矛盾。民法、刑法及訴訟法占司法考試的大部分分值,因此在復習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復習中要制定具體的復習計劃,及時對復習過的內容進行標記、整理和總結,尤其是之前做錯的題目、遇到的疑點難點等,需要對其進行歸納分類,這樣在隨后一輪的復習中就會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 復習建議
新增內容考題集中得分易
●張能寶,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著名司法考試專家
首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部分,2009大綱對該部分內容單列一編,調整完善理論體系。由此考生對這部分要從考試要求、考查形式、重點考點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學習,以有效應對試卷四的論述題。
其次,新增內容一貫是歷年考試的高性價比考點,針對這部分的考題往往內容集中,設題簡單,得分容易。對于新增內容,可以從考點和法條兩方面入手進行。
第三,證券法在經濟法與商法部門之間的調整,對考生備考的影響不大。刑法部分關于犯罪論體系的調整,考生需認真關注三階層體系內的具體知識點。
考前一月突擊“商經知”效果好
●王小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博士,北斗星學校輔導專家
商、經、知整體上共占約110分,總分相當高,考生必須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這一塊總體來說理論不強,但是記的東西多,主要背法條。建議,考前最后一個月進行主要突擊,效果比較明顯。2008年考試的商法卷四沒有出案例題,可是2009年可能會考到的。商法要考案例,一道題就20來分,分數很可觀。商法考案例,很大可能是考公司法,其中最適合考案例題的就是有限責任公司,尤其是其中的公司設立問題是最主要、最適合變成案例題小問題的,要仔細進行分析。
Copyright ? 1999-2017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