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衛生部關于印發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2012年版)的通知

    1. 【頒布時間】2013-1-7
    2. 【標題】衛生部關于印發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2012年版)的通知
    3. 【發文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衛生部
    6. 【法規來源】http://www.moh.gov.cn/mohjbyfkzj/s7914/201301/9b955ebb708743dbb329238be982c3d0.shtml

    7. 【法規全文】

     

    衛生部關于印發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2012年版)的通知

    衛生部關于印發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2012年版)的通知

    衛生部


    衛生部關于印發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2012年版)的通知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信息化建設評價指數 ≥0.9 √ √ √
    (1)計算方法
      ①按評估量表評分.
      ②得分
      省、市、縣級=評估量表分值(≥0.90為1)×指標分值
    信息化建設評估量表
    項目 內容 分值 評分原則 省級 市級 縣級
    1. 基礎設施
    25分 ①雙線路接入:省級≥100M,市級≥50M,縣級≥20M 3 每項不符合要求,該項不得分。 √ √ √
    ②有符合《電子信息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2008)標準的獨立建設或共建數據中心機房,并達B類標準。 10 √ √
    ③網絡、主機和存儲設備滿足分布式業務系統分布部署要求 7 √ √
    ④VPN遠程接入本級用戶覆蓋率100%。 5 √ √ √
    2. 業務系統25分 ①有正版的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件 5 每項不符合要求,該項不得分。 √ √ √
    ②部署運行國家統一建設的業務信息系統100% 7 √ √
    ③實現本級的辦公自動化管理 5 √ √
    ④建立本級單位網站 5 √ √
    ⑤建立本級企業郵箱系統 3 √ √ √
    3. 信息安全建設
    20分 ①信息化領導小組、信息安全領導小組健全 3 每項不符合要求,該項不得分。 √ √ √
    ②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年度測評達“基本合格” 3 √ √ √
    ③有專職系統管理員負責對業務系統的用戶權限管理 3 √ √
    ④沒有信息泄露或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3 √ √ √
    ⑤有數據災害性備份及恢復措施 3 √ √ √
    ⑥終端設備安裝有查殺病毒軟件 3 √ √ √
    ⑦系統管理員、信息安全員、系統審計員實現三權分立 2 √ √
    4. 運維管理
    20分 ①建立網絡及系統運維值班管理制度 4 同上 √ √
    ②建立數據存儲、更新、維護、應用制度 4 √ √ √
    ③建立網絡設備、終端設備的使用、維護、管理制度 4 √ √ √
    ④每月編制系統運維監測報告 4 √ √
    ⑤開展本級信息技術及信息安全管理培訓 4 √ √
    5.
    下級指導
    10分 ①制定指導下級信息化建設規劃或方案 5 每項不符合要求,該項不得分。 √ √
    ②全省統一IP地址規劃 1 √
    ③有年度指導、督查轄區內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 2 √ √
    ④開展轄區內的信息技術培訓 2 √ √ √
    綜合評估值=各項得分總和/應得分總和 100 100 99 41
      
      ①評估量表中災害備份的不一定需要異地備份,可以使用硬盤、磁帶、移動存儲設備、光盤等備份數據與機房分開存放。
      ②市級99分、縣級41分為滿分,分別計算得分率后,再與標準0.9做比較。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按照評估量表條目逐項評分。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主要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信息管理、疫情信息管理等相關業務科室等建設方案、臺帳、招投標及驗收文檔等資料,和填寫網絡建設評估量表獲得數據。
      
    (4)資料目錄清單
       ①數據中心平面圖、機房設備及型號清單
       ②機房管理制度、年度網絡設備運行日志
       ③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測評、整改等材料
       ④軟、硬件系統招投標、合同、驗收與運維文檔
       ⑤信息建設工作方案
     
    3.2.1數據報告及時性和完整性評價指數
    指標 指標要求 評估機構
    省 市 縣
    數據報告及時性和完整性評價指數 ≥0.95 √ √ √
    (1)計算方法
      ①按評估量表評分。
      ②得分
     省、市、縣級=評估量表分值(≥0.95為1)×指標分值
    數據報告及時性和完整性評估量表
    評判內容 權重 評價依據 評分原則 結果與數量 得分
    種類齊全 30 ①社會經濟自然等基本信息、疫情網絡直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國家規定的數據報告種類齊全;
    ②開展監測報告的疾病種類、健康相關因素等齊全。 每項為15分,每項缺1要素,減2分。
    報告及時 30 ①按轄區規定的時限審核和報告相關數據;
    ②評價應報告的責任單位及時報告。 每項為15分。第1項每次未按時限審核和報告減1分;對報告未及時評價,每次減1分。
    報告完整 30 ①按國家、轄區規定報告相關數據完整;
    ②數據項目完整、數據間邏輯正確。 每項為15分,符合要求得滿分;報告數據項目不完整或數據間有邏輯錯誤,每次減1分。
    備份要求 10 ①原始數據、訂正數據、分析表格分別備份;
    ②連續收集的數據至少每月備份一次,分階段收集的數據更新后備份;
    ③光盤和其它儲存介質三備份,異地存放。 第①項為4分,第②、③項各3分;第①項缺1要素減1分,第②、③項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①種類齊全為轄區社會、經濟、自然、衛生資源、衛生服務、疾病等基本(基礎)信息和納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報告系統管理的所有網絡直報項目按國家要求開展工作,主要包括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系統、健康相關因素監測系統、疾病預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統、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網絡死因報告管理系統、單病專病監測系統、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艾滋病綜合防治信息系統等信息數據(不包括霍亂專病報告系統和救災防病系統)。沒有工作任務的部分項目不考核(如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中僅部分市縣有工作任務)。
       ②報告及時、報告完整僅考核疾病預防控制基本信息報告系統。
       ③備份要求中所有數據都有備份(鼠疫專病報告系統除外)并有備份記錄和實物并存放在機房外的其他工作場所。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年 度 應報告數據種類 實報告數據種類 及時報告數據種類 應報告次數 實報告次數 及時報告次數



      ①應報告的信息數據種類:指國家納入報告制度和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需要定時報告的信息種類數,如疫情、疾病預防控制基本信息、突發事件、健康危害因素等相關報表和網絡直報。
       ②及時報告的信息數據種類:考核年度機構根據國家納入報告制度和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網絡直報要求,在規定時限內按時報告的各類信息(或報表)的數據種類數。
       ③應報告次數:是根據國家有關工作報告制度本單位應按時報告的各類信息、報表的總次數。
       ④實報告次數:是本單位已按時報告的各類信息、報表的總次數。
       ⑤及時報告次數:是根據國家有關工作報告制度規定時限內按時報告的各類信息、報表的總次數。如傳染病發病月報表,年12次。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主要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信息管理及相關業務科室等有關必須向上級業務機構上報的報表、信息系統等資料。

    (4)資料目錄清單
       ①信息系統運行情況報告
       ②各子系統監測報告與評價
       ③本級機構年度各信息系統應用情況(周期性監測數據分析、總結等)
       ④本級機構年度各信息系統備份資料

    3.2.2 國際、國內疾病相關信息檢索評價指數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國際、國內疾病相關信息檢索評價指數 ≥0.9 √ √ √
    (1)計算方法
      評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定期收集、整理轄區疾病預防控制重大事件和業務的重要信息,以及國內外有關疾病控制的最新動態等醫學情報信息,以簡報形式發送。
      ①按評估量表評分。
      ②得分
      省、市、縣級=評估量表分值(≥0.90為1)×指標分值
    國際、國內疾病相關信息檢索評估量表
    評判內容 權重 評價依據 評分原則 結果與數量 得分
    檢索范圍 40 ①每日檢索疾病預防控制信息,有記錄;
    ②國、內外專業期刊、新聞媒體、官方網站等。省級不少于10家、市、縣級不少于5家。 每項20分。
    第①項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第②項省級少1家,減2分;市、縣級少1家,減4分。
    檢索頻次 30 ①學術期刊檢索:每月,抽取所查當年12月上述檢索記錄;
    ②官方網站檢索:每天1次,查詢檢索記錄;
    ③新聞媒體檢索:每天1次,查詢檢索記錄。 每項10分。第①項少1次減1分;第②、③項每少記錄1次各減0.1分。
    檢索結果應用 30 ①反饋報告及時;
    ②重大事件有分析和報告。 每項15分。反饋報告不及時,每次減1分;重大事件未分析和報告,每次減2分。
      
      ①檢索范圍中每日檢索是指對網絡媒體官方網站的檢索,主要是利用關鍵詞及時發現有關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省級要對突發事件信息媒體檢索并有記錄或信息通報;并利用期刊、文獻檢索數據庫等實現業務人員可上網檢索。市、縣開展對突發事件信息媒體檢索并有記錄或信息通報;或可通過省級文獻檢索路徑進行期刊檢索。
      ②檢索頻次:學術期刊檢索平均每月≥1次,媒體信息,網站定期檢索等可通過網絡記錄或管理記錄獲得。在發生突發或重大事件時,追加對貼吧等的檢索,了解公眾的反應。
      ③檢索結果:是指定期編制專報或情況通報向內部或有關部門報告或反饋。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按照評估量表條目逐項評分。

    年 度 檢索的學術期刊種類數 檢索的官方網站個數 檢索的新聞媒體個數 學術期刊檢索頻次數 官方網站檢索頻次數 新聞媒體檢索頻次數 檢索發現重大事件數 分析報告事件數


      ①檢索的學術期刊種類數:考核年度,納入機構檢索范圍的學術期刊種類總數。
      ②檢索的官方網站個數:考核年度,納入機構檢索范圍的官方網站總數。
      ③檢索的新聞媒體個數:考核年度,納入機構檢索范圍的新聞媒體總數。
      ④學術期刊檢索頻次數:考核年度,機構全年累計進行學術期刊檢索的總人次數。
      ⑤官方網站檢索頻次數:考核年度,機構全年累計進行官方網站檢索并且有記錄的總次數。
      ⑥新聞媒體檢索頻次數:考核年度,機構全年累計進行新聞媒體檢索的總次數。
      ⑦檢索發現重大事件數:考核年度,機構根據網站、新聞媒體檢索發現的突發事件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次數。
      ⑧分析報告事件數:考核年度,機構根據網站、新聞媒體檢索信息整理成相關報告的次數。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主要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信息管理等相關業務科室等方案、記錄、報告、總結等資料。
      
    (4)資料目錄清單
      ①本級機構年度開展國際國內疾病相關收集工作的計劃、總結等資料
      ②本級機構年度定期開展國、內外專業期刊、新聞媒體、官方網站等檢索工作的相關記錄
      ③本級機構年度通過檢索期刊、網站等途徑獲得的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形成的信息反饋、分析報告等資料
      
    3.3.1數據分析評價指數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數據分析評價指數 ≥0.9 √ √ √
    (1)計算方法
      ①按照評估量表條目逐項評分。
      ②得分
      省、市、縣級=評估量表分值(≥0.90為1)×指標分值

    信息數據分析評估量表
    評判內容 權重 評價依據 評分原則 結果與數量 得分
    制定分析方案 10 分析方案完整,有收集數據種類、數據分析、挖掘利用、方法、周期與頻次等內容齊全。 未制定方案不得分。缺1要素減2分。
    數據整理 30 ①建立分析數據庫;
    ②篩選整理數據,數據間邏輯關系正確;
    ③整理范圍主要包括疾病監測報告信息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系統、健康相關因素監測系統、基本信息系統、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網絡死因報告管理系統、單病專病監測系統等信息數據。 每項10分。第①、②項不符合要求不得分;第③項缺1要素減1分。
    數據分析 40 ①數據表達規范,所用指標、圖表準確,疾病流行趨勢和特點描述清楚,重點、特點突出;
    ②健康相關因素分析注重監測結果與相關疾病的關聯;
    ③單病系統應與法定傳染病報告系統進行數據一致性分析;
    ④基本信息分析應注重現狀需求分析;
    ⑤撰寫分析報告,格式規范、上述要素齊全、結論正確。 每項8分。第①、⑤項,每要素不符合要求各減2分,第②、③、④項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結果利用 20 ①用于預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效果評價、流行趨勢預測和衛生決策;
    ②用于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 每項10分。每項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①制定分析方案是數據分析的工作方案,即利用歷史信息數據進行趨勢分析、預測預報等,綜合各專業的信息進行縱向橫向分析的工作方案。
      ②數據整理包括利用歷史信息數據、綜合各專業的信息和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統中開展工作的所有子系統都有數據分析總結報告。如對疫情必須有單病種分析,包括質量評價。
      ③建立包括傳染病數據監測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系統、健康相關因素監測系統、基本信息系統、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網絡死因報告管理系統、單病專病監測系統等信息數據等分析數據庫
      ④數據分析是對分析報告質量做出評估。每個種類抽查一個分析報告進行分析評價。
      ⑤分析報告必須提供給決策部門并傳達到下級部門。并提供采用分析的案例證據。如正式上報的文件或發送登記、媒體報道、結果正式采用的文本等。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按照評估量表條目逐項評分。
    年 度 應分析的信息數據種類 實際分析的信息數據種類


      
      ①應分析的信息數據種類:指基礎信息如轄區社會經濟等基本情況、衛生服務能力、衛生資源、病媒生物、主要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發生流行、免疫接種、健康危害因素等情況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各子系統的類別等。
      ②實際分析的信息數據種類:指上述應分析類別有年度分析報告的類別總數。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主要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信息管理等相關業務科室和辦公室綜合管理部門等方案、檔案、記錄、報告、總結等資料。

    (4)資料目錄清單
       ①本級機構年度使用各信息數據系統形成的數據資料分析報告
       ②本級機構年度各信息數據系統使用情況總結

    3.4.1發病趨勢預測評價指數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發病趨勢預測評價指數 ≥0.9 √ √ √
    (1)計算方法
      ①按照評估量表條目逐項評分。
      ②得分
      省、市、縣級=評估量表分值(≥0.90為1)×指標分值
    發病趨勢預測評估量表
    評價內容 權重 評價依據 評分原則 結果與數量 得分
    預測病種 20 ①轄區發病率:省前10位\地前5位\縣前3位的甲乙類傳染病;
    ②當地重點控制的傳染病。 每項10分;缺1病種按比例減分。
    完整性 20 ①歷史發病數據引用齊全,三間分布描述清晰;
    ②流行周期、控制措施效果和易感人群等流行特點分析完整。 每項10分;每病種不符要求,按比例減分。
    科學性 20 ①引用方法科學,統計圖表準確;
    ②正確理解方法的局限性,影響因素控制、校正合理;
    ③預測結果準確,與預測時間內的總體發病趨勢一致;定性趨勢預測結果與實際發病率差異≤±5%為持平,其它判為上升或下降;
    ④注意控制措施落實程度對預測結果的影響。 每項5分;每項不符要求,不得分。
    預測類型 20 ①長期預測,每3-5年開展一次;
    ②年發病趨勢預測,每年3月份前完成;
    ③適時預測,流行季節前、暴發疫情等根據需求進行;
    ④周、月分析中應含有發病預測的內容。 同上
    結果應用 20 ①有信息的交流、反饋;
    ②決策者、使用者能夠獲取分析結果,注意上下級之間、協作部門之間共享;
    ③分析結果應用到控制方案或計劃;
    ④分析結果納入中、長期控制規劃。 同上
    綜合評估分值=各項得分總和/100

      ①發病率省前10位/地前5位/縣前3位的甲乙類傳染病納入預測范圍。重點控制的疾病和發病前十位的傳染病可以重復。省衛生廳文件規定的重點傳染病但發病率未在前十位的也包括在內。缺一種按比例扣分。
      ②完整性是對預測分析報告進行評估。根據要素評價分數。
      ③科學性是對預測分析報告進行評估。根據要素評價分數。注意:如果預測發病為持平或上升,但由于加強了有效控制措施,由此帶來的發病趨勢下降可視為預測一致。
      ④預測類型是對預測分析報告進行分類評估。根據要素評價分數。所有需預測病種都要進行長期預測;流行季節前對相關傳染病進行短期預測;在周、月分析中必須進行相關的預測和預警。
      ⑤結果應用是指預測結果必須呈報衛生行政部門,并發至使用單位,提供為決策服務的案例。按照項目評估。長期預測分析結果納入控制規劃。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按照評估量表條目逐項評分。
    年度 應長期預測病種數 實長期預測病種數 應年發病趨勢預測病種數 實年發病趨勢預測病種數 應適時預測病種數 實適時預測病種數 應周、月發病預測病種數 實周、月發病預測病種數


      
      ①應長期預測病種數:考核年度,轄區內發病率居前十位的甲、乙類傳染病和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中,應進行長期發病趨勢預測的病種數。
      ②實際長期預測病種數:考核年度,轄區內發病率居前十位的甲、乙類傳染病和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中,機構實際已進行長期發病趨勢預測的病種數。
      ③應年發病趨勢預測病種數:考核年度,轄區內發病率居前十位的甲、乙類傳染病和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中,應進行年發病趨勢預測的病種數。
      ④實際年發病趨勢預測病種數:考核年度,轄區內發病率居前十位的甲、乙類傳染病和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中,機構實際已進行年發病趨勢預測的病種數。
      ⑤應適時預測病種數:考核年度,轄區內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需要對疫情態勢做出及時預測的病種數。
      ⑥實際適時預測病種數:考核年度,在轄區內出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機構及時對疫情態勢做出預測的病種數。
      ⑦應周、月發病預測病種數:考核年度,應在周、月報信息中發出預警和需要重點關注疾病信息的種類數。
      ⑧實際周、月發病預測病種數:考核年度,機構已在周、月報相關信息中及時發出預警或重點關注疾病信息的種類數。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主要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信息管理等相關業務科室和辦公室綜合管理部門等方案、檔案、記錄、報告、總結等資料。

    (4)資料目錄清單
      ①轄區重點傳染病發病趨勢預測工作技術方案
      ②轄區年度重點傳染病發病趨勢預測分析報告分病種
      ③傳染病疫情分病種統計表

    3.4.2信息利用率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信息利用率 ≥90% √ √ √
    (1)計算方法
      ①信息利用率=向政府報告或媒體報道信息數/分析預測研究報告的信息總數×100%
      ②得分
      省、市、縣級=信息利用率(≥90%為1)×指標分值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年 度 分析預測研究報告的信息總數 在分析預測的信息中向政府報告或媒體報道的信息數



    ①分析預測研究報告的信息總數:考核年度機構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疫情及健康危害因素等數據分析后,預測、報告的相關信息總數,包括長期預測、年分析預測或短期預測、專題分析報告等類別。
    ②在分析預測的信息中向政府報告或媒體報道的信息數:考核年度,機構進行分析預測的相關信息中,分析結果報告衛生行政部門或通過媒體報道的信息總數。如果媒體報道和向政府報告屬于同一份計作1次。

    (3)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主要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信息管理、疫情信息管理等相關業務科室等評估年度相關的年鑒、信息簡報、疾病分析和預測報告、記錄、總結等資料,及信息利用的相關證據(如呈報文、發送記錄、匯編、媒體報道等)。

    (4)資料目錄清單
      ①轄區重點傳染病發病趨勢預測工作技術方案
      ②轄區年度重點傳染病發病趨勢預測分析報告
    ③轄區年度重點傳染病發病趨勢預測分析報告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或通過媒體報道的文件資料(如呈報文、發送記錄、匯編、媒體報道等)
    ④撰寫報告種類名稱和上報報告清單

    4.1.1職業健康監護開展率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職業健康監護開展率 ≥90% √ √ √
    (1)計算方法
      職業健康監護開展率=實際開展的職業病病種監測數/轄區應開展重點職業病病種監測數×100%
      重點職業病病種至少為轄區報告的省級前10位、市級前5位、縣級前3位主要職業病
    本指標是考核省、市、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掌握轄區有職業病危害企業開展重點職業病病種監測工作的情況。
      ① “轄區應開展職業病病種監測數”指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重點職業病病種監測計劃或方案中應開展的職業病病種監測數;
      ② “開展職業病病種監測數”指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重點職業病病種監測計劃或方案中實際開展的職業病病種監測數。
      ④得分
      省、市、縣級=職業健康監護開展率(≥90%為1)×指標分值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年 度 轄區應開展重點職業病病種監測數 實際開展職業病病種監測數 應開展職業病病種監測人次數 實際開展職業病病種監測人次數



      ①轄區應開展職業病病種監測數:指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重點職業病病種監測計劃或方案,應開展的職業病病種監測數;
      ② 實際開展職業病病種監測數:指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重點職業病病種監測計劃或方案,實際開展的職業病病種監測數。
      ③應開展人次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應開展職業病監測(體檢)病種數×頻次×人數
      ④實際開展職業病病種監測人次數:指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已開展職業病監測(體檢)病種數×頻次×人數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健康危害因素干預和職業病預防控制管理等職業健康監護工作方案、報表、記錄、總結報告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職業衛生專業報告系統的數據。

    (4)資料目錄清單
       ①衛生行政部門或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職業病監測工作計劃、方案;
       ②職業病監測培訓資料(包括培訓通知、考試卷、培訓人員名單等)
       ③各類職業病監測報表、匯總表、記錄等;
       ④職業病監測總結報告。

    4.1.2重點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 100% √ √ √
    (1)計算方法
      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開展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種類數/應開展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種類數×100%
      ① “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工作職責,“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完成率”是考核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轄區重點職業病及其職業危害因素種類的主動監測,是作為轄區技術支持系統的技術儲備。
      ②應監測的有毒有害作業危害因素有14類,實際監測14類,則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為100%。
    按危害因素分別統計監測任務完成情況,監測點\樣本\項目\次數。
    ③得分
    省、市、縣級=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達到100%為1)×指標分值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年 度 應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名稱 應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數 實際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數 應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樣品數 實際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樣品數


      
      ①應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名稱: 考核年度,依據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監測任務,按照《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歸類的職業危害因素名稱。
      ②應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監測任務的職業危害因素,該類因素應開展監測的種類數。
      ③實際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監測任務的職業危害因素,該類因素實際開展監測的種類數。
      ④應監測職業危害因素樣品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監測任務的職業危害因素,該類因素應監測的樣品數,即該類項目數×監測點×頻次×樣品數。
      ⑤已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樣品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監測任務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該類因素實際監測的樣品數,即該類項目數×監測點×頻次×樣品數。
      ⑥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指轄區按照衛生部衛法監發〔2002〕63號發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掌握的有毒有害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數。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
    序號 職業危害因素名稱 種類數
    1 粉塵類 13
    2 放射性物質類(電離輻射) 1
    3 化學物質類 56
    4 物理因素 4
    5 生物因素 3
    6 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 8
    7 導致職業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3
    8 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3
    9 職業性腫瘤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8
    10 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 5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健康危害因素干預和職業病預防控制管理等職業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方案、報表、記錄、總結報告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職業衛生專業報告系統網絡直報(職業病網絡直報共報告六張卡分別是:塵肺病人卡、職業中毒卡、農藥中毒卡、健康監護卡、危害因素監測卡、職業中毒事件卡)的數據。數據收集按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的年報告統計口徑。
      
    (4)資料目錄清單
      ①衛生行政部門或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工作計劃、方案;
      ②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項目培訓資料(包括培訓通知、考試卷、培訓人員名單等)
      ③各類監測報表、匯總表、記錄等;
      ④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總結報告。

    4.1.3 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 ≥0.9 √ √ √
    (1)計算方法
      該指標主要評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應用衛生學、流行病學、檢驗監測技術和預測分析能力,及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工作的規范程度。按評估量表評分。
      ①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抽取衛生學評價報告評價指數之和/抽取的衛生學報告份數。
      ②作為技術儲備,可通過合作、共建的形式,與轄區有關部門、企業建立協同工作機制。
      ③得分
      省、市、縣級=實際評價指數(≥0.9為1)×指標分值
      沒有開展,不得分。
    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評估量表
    評價內容 權重 評價依據 評分原則 結果與數量 得分
    1.方案制定 40 ⑴按委托協議書編制評價方案;
    ⑵方案目的明確、要素齊全、內容全面、格式完整、程序符合要求。 每項20分;第1項,未編制評價方案不得分,第2項每缺1要素,減4分。
    2.評價和監測 30 ⑴評價符合方案要求;
    ⑵危害因素識別與分析全面、危害程度評價到位;
    ⑶健康影響評價全面;
    ⑷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和管理措施評價具有針對性且完整、全面;
    ⑸評價結論正確;
    ⑹有專家評審意見。 每項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記錄和報告 20 ⑴按規定時間發報告;
    ⑵原始記錄完整、準確、規范,報告信息齊全、規范。 每項10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4.資料整理和歸檔 10 ⑴資料完整,及時整理、歸檔;
    ⑵統計分析方法科學、規范。 每項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按照評估量表條目逐項評分。
    年 度 申請開展職業病危害評價單位數 按時開展職業病危害評價單位數 按時出具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單位數


      
      ①申請開展職業病危害評價單位數:考核年度,接受企業或單位委托進行重點職業病及其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工作的單位數。
      ②按時開展職業病危害評價單位數:指在考核年度,按委托協議書的具體規定,接受委托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在規定時間內,按時開展重點職業病及其職業危害現場衛生學評價的單位數。
      ③按時出具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單位數:指在考核年度,按委托協議書的具體規定,接受委托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在規定時間內,按時出具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報告書的單位數。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衛生審核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業務部門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報告書。至少抽取5份衛生學評價報告書,不足5份全查,所抽取的衛生學評價報告要反映不同的衛生學評價類型。
      
    (4)資料目錄清單
      ①委托協議書編制評價方案;
      ②委托評價協議書;
      ③專家評審意見書;
      ④各類現場采樣、評價記錄表及實驗室檢驗原始記錄等;
      ⑤衛生學評價報告書。

    4.2.1 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開展率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開展率 ≥80% √ √
    (1)計算方法
      放射性本底監測主要是對環境和生物等樣品的監測,包括氣溶膠、水、土壤、植物、食物中的放射性物質監測,如總α,總β等。本指標主要是評價轄區主動開展對放射性本底監測的情況。
      ①監測項目開展率=實際開展監測項目數/應開展監測項目總數×100%
      ②得分
      省、市級=監測項目開展率(≥80%為1)×指標分值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年 度 應開展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總數 實開展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數 應開展監測項目采集樣品總數 實開展監測項目采集樣品總數



      ①應開展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總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應開展監測的項目總數,主要為環境和生物樣品的監測,包括氣溶膠、水、土壤、植物、食物中的放射性物質監測,如總α,總β、γ、X射線、中子等項目。應監測項目總數計算方法為:樣品數(A)×項目數(a)+樣品數(B)×項目數(b)+…+樣品數(N)×項目數(n)。
      ②實開展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監測任務,機構實際已監測的放射性本底項目總數。實際監測項目總數計算方法為:樣品數(A)×項目數(a)+樣品數(B)×項目數(b)+…+樣品數(N)×項目數(n)。
      ③應開展監測項目采集樣品總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監測任務,機構完成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計劃。應采集的樣品數。
      ④實開展監測項目采集樣品總數:考核年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監測任務,機構完成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計劃。實際采集的樣品數。
      ⑤具體監測內容見下表(摘自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2001版)。
      
    監測類別 頻 度 測量項目 備 注
    大氣沉降物 每年采樣1次,合并每季度的樣品測量 總β 總β增高時做Sr-90、Cs-137
    空 氣 大氣流量采樣,每年1次,總體積不小于10000或5000m3 總β 總β增高時做H-3、Cs-137
    露天水源水、飲用水(自來水、井水) 每年采樣2次 總α、總β 總α、總β增高時做Sr-90、Cs-137、H-3、Ra-226
    糧食(北方面粉、南方大米) 每年收獲季節采樣1次 總β 總β增高時做Sr-90、Cs-137
    蔬菜(以葉菜為主) 每年收獲季節采樣1次 總β 總β增高時做Sr-90、Cs-137
    牛 奶 每年采樣1次 總β 總β增高時做Sr-90、Cs-137
    海產品(海帶、貝、魚) 酌情
    總β
    總β增高時做Sr-90、Cs-137
    γ外照射劑量 每季度1次 TLD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放射、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放射性本底監測方案、采樣記錄、實驗室檢測記錄、監測報告和項目總結報告等資料。統計按放射性本底監測的年統計報表口徑。
      
    (4)資料目錄清單
      ①衛生行政部門或業務指導機構下達的放射性本底監測工作計劃、方案;
      ②監測項目培訓資料(包括培訓通知、考試卷、培訓人員名單等)
      ③各類監測報表、匯總表、采樣記錄等;
      ④放射性本底監測總結報告。

    4.2.2 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 ≥0.9 √ √
    (1)計算方法
      按評估量表評分。省級機構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應按照委托協議書要求編制評價方案,市級機構可不強求編制評價方案。
      ①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抽取衛生學評價報告評價指數之和/抽取的衛生學報告份數
      ②得分
      省、市、縣級=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0.9為1)×指標分值
      
    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評估量表
    評價內容 權重 評價依據 評分原則 結果與數量 得分
    1.方案
    制定 40 1.按委托協議書編制評價方案;
    2.方案目的明確、要素齊全、內容全面、格式完整、程序符合要求。 每項20分;第1項,未編制評價方案不得分,第2項每缺1要素,減4分。
    2.評價和監測 30 1.評價符合方案要求;
    2.危害因素識別與分析全面、危害程度評價到位;
    3.健康影響評價全面;
    4.放射性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管理措施評價具有針對性且完整、全面;
    5.評價結論正確;
    6.有專家評審意見。 每項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記錄和報告 20 1.按規定時間發報告;
    2.原始記錄完整、準確、規范、報告信息齊全、規范。 每項10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4.資料整理和歸檔 10 1.資料完整,及時整理、歸檔;
    2.統計分析方法科學、規范。 每項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評價指數=各項得分總和/100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年度 申請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評價單位數 按時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評價單位數 按時出具放射性職業危害評價報告單位數


      
      ①申請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評價單位數:指在考核年度,接受企業或單位委托進行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工作的單位數。
      ②按時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評價單位數:指在考核年度,按委托協議書的具體規定,接受委托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在規定時間內,按時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現場衛生學評價的單位數。
      ③按時出具放射性職業危害評價報告單位數:指在考核年度,按委托協議書的具體規定,接受委托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在規定時間內,按時出具衛生學評價報告書的單位數。
      
    (3)基本數據收集來源、方法
      數據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放射、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報告書。至少抽取5份,不足5份全查,所抽取的衛生學評價報告需反映不同的評價類型。按《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評估量表》評分,并按實際份數計算評價指數。
      
    (4)資料目錄清單
      ①委托協議書編制評價方案;
      ②委托評價協議書;
      ③專家評審意見書;
      ④各類現場采樣、評價記錄表及實驗室檢驗原始記錄等;
      ⑤《評價報告書》。
      
    4.2.3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率
    指標 指標要求 適用對象
    省 市 縣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率 100% √ √ √
    (1) 計算方法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率=實際開展個人劑量檢測人數/同期應檢測總人數×100%
      ①應檢測總人數為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部門的計劃或實施方案,要求開展個人劑量檢測的總人數。
      ②得分
      省、市、縣級=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率(達到100%為1)×指標分值
      
    (2)基本數據收集與錄入
    年 度 應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總人數 實際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人數

    衛生部關于印發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2012年版)的通知
    不分頁顯示   總共11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頁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一区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影院 | 成人免费福利网站在线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手机在线观看 | 夜夜爽影院 | 日韩在线精品 | 日韩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 免费成年网 | 国内自拍第100页 | 一级黄一片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 精品手机在线 | 欧美一级日韩在线观看 | 97视频在线免费 |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 一级特黄aaa大片免费看 | 免费看成人片 | 热er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 在线观看片成人免费视频 | 成人亚洲欧美综合 |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观看 | 在线视频观看国产 | 成人牲交一极毛片 | 黄色在线视频网 |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 |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91香蕉国产观看免费人人 |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黑人 |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在线做爰高清视频 | freese×video性欧美丝袜 |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 长腿嫩模打开双腿呻吟 |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大全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