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垣 ]——(2003-3-23) / 已閱52665次
信箱:xiang104@citiz.net
(1( 1887年,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F.Tonnies)在《社區與社會》(《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英譯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最先提出社區的概念,用Gemeinschaft一詞表示由具有共同價值趨向的同質人口組成的關系密切、守望相助、富于人情味的社會關系的社會團體。二十世紀30年代初,費孝通根據滕尼斯原意首創了“社區”一詞,社區概念被引進中國。1986年,民政部首次把“社區”概念引入城市管理。
(2( 顧駿主編:《社區工作導論》,上海遠程教育集團試用教材2001年版,第7頁。
(3( “四個中心”指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4( “雙高區”即高品位的商業商務區和高品質的生活居住區。
[5] 參見吳繹主編:《城市社區工作讀本》,上海交通大學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頁。
[6] 數據出自《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報》。
[7] “老年人”是指達到或超過老年年齡界線的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對老年年齡界線劃分標準是不同的。1900年,桑巴德在其《人口年齡分類和死亡率研究》一書中將50歲作為老年年齡的下線;1956年,聯合國發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中將65歲定義為老年年齡的下線;而1982年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老齡問題大會"又將老年年齡下線定義為60歲。根據國家統計局《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 》中年齡構成的劃分,可以看出我國目前把65歲作為中國老年年齡的下線。
[8] 聯合國《人口老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中,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的人口稱為老年型人口。
[9] 在本文中,“人口素質”與“人口質量”兩詞在同一意義上使用。
[10] 穆光宗:《中國人口素質問題研究》,出自http://www.cpirc.org.cn/popforum.html 。
[11] 陳劍:“中國人口生活質量比較研究”課題組1992。傳統“三要素”論,另加“思想道德素質”,北京大學張純元教授為此觀點的代表。
[12] 參見靜安區人民政府:《靜安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2001年2月,第8頁。
[13] 參見靜安區人民政府:《靜安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第19頁。
[14] 參見靜安區規劃局:《靜安北部地區(北靜安地區)開發改造綱要》,第2頁。
[15] 關于“人口容量”,國際組織和學術界所下的定義多達26種。一般說來,所謂人口容量就是某一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陳衛、孟向京:《中國人口容量與適度人口問題研究》)另外,國際人口生態學界定義:世界對于人類的容納量是指在不損害生物圈或不耗盡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資源的條件下,世界資源在長期穩定狀態基礎上能供養的人口大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一國或一地區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利用該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及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朱寶樹(1989)在其主編的《人口生態學》一書中定義:所謂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環境人口容量,就是指該地區的資源環境條件在能夠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持生態平衡的情況下,所能持續供養的相應于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數。毛志鋒、任世清(1995)從生態角度下的定義: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能夠保障生態環境物質能量循環相對均衡和不斷滿足人口生活消費水平提高條件下,地球或某一開放疆域的自然資源在長期穩定合理開發利用基礎上所能撫養的人口數量。
[16] 參見上海電視大學:《社區工作實務》,第57頁。
[17] 《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與到2015年長期規劃綱要》(2000年7月)規定:“‘十五’期末,轄區總人口基本控制在6萬以內,其中戶籍人口控制在5.5萬人左右。”與筆者的預測基本一致。
[18] 靜安區規劃局:《靜安北部地區(北靜安地區)開發改造綱要》中規定,石門二路居住片區包括新福康里、55號街坊、東西斯文里、達安城、北京路成都路等5個小區,居住片區按4萬左右人口規模進行生活組織和綜合設施配置。
[19] 參見靜安區人民政府:《靜安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第20頁,“住宅建設”部分。
[20] 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發展中國家,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年齡結構老化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就是明證。參見于學軍:《中國人口老化的經濟學研究》,中國人口出版社1995年版。
[21] 人口的機械變動是指人口在社區間的遷移與流動。見上海電視大學:《社區工作實務》,第58頁。
[22] 人口的社會變動是指人口在社區間的遷移和流動。參見同上。
[23] 實踐證明,市場對此類房型是非常歡迎的。南京路高檔商務區以及本社區東面黃浦區的中高級白領消費群體,將對此類房型形成一個有力的支持。
[24] 《中國社會工作百科全書》的定義。
[25] 參見靜安區規劃局:《靜安北部地區(北靜安地區)開發改造綱要》,第2頁。
[26] 社區環境是社區成員在一定地域范圍內所面對的和感受的一切客觀事物的總和。參見上海電視大學:《社區工作實務》,第14頁。
[27] 據石門二路街道市政科提供數據,2001年8月,本社區綠地總面積為31590平方米。
[28] 靜安區規劃“十五”期末,城市綠化覆蓋率達15%。見靜安區人民政府:《靜安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2001年2月,第8頁。
[29] 數據來自靜安區統計局“五普”統計數據。
[30] 靜安區規劃“十五”期末,人均居住面積13平方米。
[31] 何肇發主編:《社區概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頁。
[32] 《上海市標準城市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設置規定》,托兒所每萬人設一處,幼兒園每萬人設一處,根據本文第二部分析,本社區人口將在5.5人萬左右,再考慮本社區老年人口例較大,據此規劃,本社區應該有4~5所托兒所、4~5所幼兒園。
總共5頁 [1] [2] [3] [4] 5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