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衛生部 教育部
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教育局,衛生部直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做好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工作,提升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綜合服務能力,我們組織制定了《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現印發給你們(可從衛生部和教育部網站下載),請結合實際貫徹執行。為確保助理全科醫生培訓順利實施,現就有關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研究確定實施本培訓標準的經濟欠發達農村地區的區域范圍。結合本地區全科醫生人才隊伍建設總體戰略與規劃、培養需求和培養能力,正確處理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與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的關系,科學編制本。▍^、市)助理全科醫生年度培訓計劃和中長期培訓規劃,并于每年10月底前將下一年度培訓計劃報衛生部備案。
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工作是現階段落實全科醫生制度,加強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培訓基地、師資建設以及培訓期間人員管理參照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相關辦法執行。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主動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培訓經費、培訓期間工資待遇等保障政策,確保培訓工作順利實施。
三、各省級衛生和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相關培訓單位完善招錄、培訓、管理、考核等環節制度建設,強化培訓過程管理,確保培訓質量,并及時將工作實施過程中的情況和問題反饋衛生部、教育部。
附件: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doc
衛生部 教育部
2012年9月10日
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
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的要求,為做好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工作,制定本培訓標準。
總 則
一、培訓對象
臨床醫學專業三年制?飘厴I,擬在或已經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全科醫療工作的人員。
二、培訓目標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祖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黨的衛生工作方針;熱愛醫療衛生事業,具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和良好的醫德修養,愿意在農村基層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具有全科醫學理念,掌握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衛生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熟悉全科醫學的診療思維模式,能夠運用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原則指導醫療衛生實踐;具有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診療能力、預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向個人、家庭和農村社區提供以需求為導向的綜合性、協調性、連續性的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
三、培訓年限和方式
(一)培訓年限
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年限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完成培訓任務者,允許申請延長培訓年限,但原則上不超過1年。
具體時間安排。臨床培訓82周,安排在認定的臨床培養基地進行;基層實踐16周,安排在認定的基層實踐基地進行;理論和綜合素質課程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集中理論授課2周,臨床、基層實踐和人文等綜合素質課程穿插在臨床培訓、基層實踐過程中進行;綜合考試考核與結業1周,機動3周(基地可結合本地特點自行安排,如執業助理醫師考前強化訓練或由學員自選科室學習等)。
(二)培訓方式
1.培訓須在省級有關部門認定的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進行,培養基地由臨床培養基地(以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為主)和基層實踐基地(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組成;培訓過程中綜合素質和職業相關能力培養的課程可由有關高等醫學院校承擔。
2.培訓以提高農村全科醫療服務能力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為核心,主要由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理論教師及具有帶教資格的臨床培養基地醫師、基層實踐基地醫師共同組成的師資團隊承擔帶教任務,培訓全程實行指導教師制。
3.培訓過程注重臨床輪轉和基層實踐的實際效果。在帶教師資的指導下,臨床輪轉階段加強常見疾病診療思維的培養和診療技能的培訓;基層實踐階段突出臨床各科所學理論課程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整合與應用,以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相關內容的實踐操作。臨床輪轉與基層實踐穿插進行、有機銜接,使培訓對象在培訓期間始終著重強化以全科醫生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能力培訓和基層實踐訓練。
4.全科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及全科醫生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培養采取集中授課、講座和見習等形式進行。理論培訓的內容除安排一定學時集中授課外,其它內容均分散安排在臨床培訓與基層實踐階段穿插進行,使全科醫學理論與實踐緊密融合。
四、培訓內容及要求
(一)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由三部分組成,即臨床培訓、基層實踐、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與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課程培訓。
1.臨床培訓
臨床科室輪轉時間為82周。輪轉期間,學員在具有帶教資格的執業醫師指導下參與臨床基地中相關臨床科室的醫療工作,輪轉科室及時間分配詳見表1。
臨床培訓期間,內科輪轉時間為34周,其中內科門診時間不少于5周,臨床輪轉協助管床數不少于3張;神經內科輪轉時間為8周,其中安排神經內科門診時間不少于2周,臨床輪轉協助管床數不少于3張;急診急救10周,訓練內容包括院內急救和院前急救兩部分;其他臨床科室的輪轉時間詳見表1。
基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臨床科室輪轉中安排地方病的學習。對于少見病種和季節性較強病種,可采用病例分析、講座等形式進行學習。
輪轉期間,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學習,可采用單獨開設的綜合課程、系列講座、案例討論、技能模塊訓練等方式,學習臨床診療和全科醫學相關知識及技能。各培訓基地根據大綱要求制定輪轉計劃。
在臨床輪轉期間,應及早穿插安排必要的基層見習與實踐,引導學員根據農村基層全科醫療崗位需求加強針對性的臨床能力訓練。
臨床培訓的具體內容與要求,詳見“細則”部分。
表1 臨床輪轉科室及時間分配表
內 容 科 室 時間分配(周)
臨床培訓
(合計82周) 內科(心血管8周,呼吸6周,消化6周,內分泌代謝6周,泌尿4周,血液2周,風濕免疫2周;其中內科門診時間不少于5周) 34
神經內科(其中門診不少于2周) 8
急診急救(院內急救和院前急救) 10
外科 6
婦產科(計劃生育咨詢1周,婦科門診2周,產科門診1周,產房1周,產科病房1周) 6
兒科(門診2周、病房2周) 4
中醫科 2
傳染科 2
皮膚科 2
眼科 2
耳鼻咽喉科 2
精神科 2
康復醫學科 2
2.基層實踐
基層實踐16周。其中全科醫療服務技能培訓8周,預防保健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能培訓及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踐7周(其中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踐4周),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技能培訓1周。
基層實踐的具體形式可采取在基層實踐基地帶教師資的指導下,從事全科醫療活動、公共衛生實踐、健康教育小講課、案例討論、教學研討會、預防保健服務工作實踐和社區衛生調查等。在基層實踐期間,可針對有關臨床問題,加強臨床基地相關帶教醫師對學員的業務技術指導。基層實踐的具體內容與要求,詳見“細則”部分。
3.理論培訓
理論培訓共計357學時,其中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與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課程81學時,臨床醫療服務相關課程126學時,基層全科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相關課程105學時,綜合系列講座45學時。
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與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課程采用集中授課形式進行,其他內容穿插在臨床培訓及基層實踐過程中進行。
理論培訓課程及其時間安排詳見表2,具體內容與要求詳見“細則”。
表2 理論課程及其時間安排
類別 課程名稱 學時 上課形式 建議上課時間
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與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相關課程(81學時) 1.全科醫學理念與基本
理論 27 集中 第1-2周
2.全科醫療中常見行為與心理學問題 18 集中 第1-2周
3.全科醫療中的醫學倫理、法律法規問題及醫患溝通 18 集中 第1-2周
4.衛生經濟學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 9 集中 第1-2周
5.文獻檢索與閱讀 9 集中 第1-2周
臨床醫療服務相關課程(126學時) 1.臨床基本技能訓練 36 集中或分散 臨床階段
2.臨床綜合課程(專業、
人文) 45 集中或分散 臨床階段
3.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 27 分散 臨床階段
4.危重癥的識別與處理 18 分散 臨床階段
基層全科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相關課程(105學時) 1.臨床預防與健康教育 15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2.社區常見慢性病健康
管理 18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3.社區特殊人群保健 18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4.突發事件衛生應急 18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5.社區衛生服務管理 9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6.預防接種 9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
理 9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8.法定傳染病報告與處
理 9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綜合系列講座(45學時) 1.現場急救與病人轉運 12 分散 臨床階段
2.常見病的規范診治與
管理 9 分散 臨床階段
3.社區康復理論與技術 9 分散 臨床階段
4.基層合理用藥 15 分散 基層實踐階段
(二)培訓要求
培訓過程中要突出全科醫生作為居民健康“守門人”的崗位特點,強化全心全意為居民健康服務的思想、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醫療衛生法制觀念,培養其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精神。
五、考試與考核
培訓考核分為培訓過程考核和結業考核,以過程考核為重點。
(一)培訓過程考核
1.臨床培訓階段
臨床培訓階段考核包括臨床各科出科考核和臨床培訓階段綜合考核。
(1)出科考核。臨床各科輪轉結束時,由各臨床科室根據培訓內容要求進行出科考核,考核內容包括:①政治思想、醫學倫理與職業道德;②服務態度與醫患溝通;③完成本學科培訓細則要求的培訓內容及要求情況(輪轉科室的時間、規定的病種、病例數、技能操作、病歷質量等);④專業理論知識的考核;⑤臨床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考核?己诵问礁鶕嗈D科室時間的長短采取試卷考試、病例分析、臨床技能實際操作等形式進行。
(2)階段綜合考核。在出科考核的基礎上,對整個臨床階段培訓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重點考核學員完成整體培訓的情況,并據此對臨床階段的培訓情況進行綜合評判。
2.基層實踐階段
基層實踐階段重點對培訓對象在全科醫療服務技能培訓、預防保健與公共衛生服務技能培訓、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技能培訓等方面實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業務能力和職業態度等綜合表現。在基層實踐階段結束時組織階段綜合考核。可采用綜合考卷和實際病人管理案例等多種形式進行
(二)結業考核
學員在2年培訓結束時,過程考核合格者,須參加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結業考核?己藘热莅ɑ纠碚、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等。
六、培訓合格證書頒發
完成全程培訓,各項考試、考核成績合格,并且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者,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統一印制的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
細 則
一、臨床培訓
(一)內科(34周)
1.輪轉目的
(1)系統學習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心電圖基本操作與判讀、常用臨床檢驗和輔助檢查結果的判讀;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掌握常見內科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處理原則及轉診指征。
(2)具有正確評估及處理常見內科疾病的能力,識別疾病的不穩定狀態及高危狀態,并能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給予及時、正確的急救與轉診。
(3)具有一定的自我學習和在醫療實踐中提高的能力。
2.基本要求
(1)常見癥狀
掌握以下常見癥狀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處理原則:發熱、頭痛、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頭暈、暈厥、意識障礙、咳嗽、咯血、黃疸、嘔吐、腹痛、腹瀉、便秘、嘔血與便血、血尿、水腫、貧血、關節痛、淋巴結腫大、消瘦、肥胖。
(2)主要疾病
1)心血管系統:8周
①高血壓
掌握:正常血壓值,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分級及危險分層;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的鑒別診斷;老年人高血壓的臨床特點;高血壓一、二、三級預防原則;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急、慢性并發癥的處理原則;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
了解:高血壓藥物治療進展動態。
②冠心病
掌握:冠心病的診斷,心絞痛的臨床分型、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緩解期的治療,急性期的處理及轉診指征;心肌梗死的診斷依據、心電圖特征、鑒別診斷、處理原則與院前急診處理,轉診指征及注意事項;;冠心病的一、二、三級預防原則及康復措施。
熟悉:心肌梗死恢復期、維持期的康復醫療。
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療與外科治療的方法和適應癥。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
掌握:心力衰竭的定義、分型、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心功能分級、治療原則;心力衰竭的預防原則及康復;常用藥物的適應癥、禁忌癥。
熟悉:常用藥物的作用機制、藥物過量的臨床表現與處理原則。
了解:病因、誘發因素。
④心律失常
掌握:常見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及心電圖診斷(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期前收縮、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心室顫動、竇性心動過緩、房室阻滯); 低危心律失;颊叩奶幚碓瓌t及高危心律失;颊叩淖R別及轉診處理。
熟悉:介入治療與起搏器治療后病人的社區照顧與隨訪;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分類、作用特點和臨床應用。
了解:心律失常介入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⑤相關的診療方法
掌握:心電圖機操作,正常與異常心電圖的判讀。
了解: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測定,心電圖運動試驗,超聲心動圖的應用范圍。
2)呼吸系統:6周
①上呼吸道感染
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合理用藥的原則。
熟悉:上呼吸道感染常見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
②支氣管哮喘
掌握: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緩解期社區防治。
熟悉:重癥哮喘的誘因及臨床表現、急救原則。
了解:支氣管哮喘的病因、發病機理、流行病學特點、峰流速儀和呼吸機的使用。
③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掌握: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急性發作期及慢性遷延期的治療,三級預防措施與康復。
熟悉: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型、發病機理、流行病學特點及社區預防管理。
④呼吸衰竭
熟悉: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診斷(肺性腦病的識別與鑒別)及正確及時的轉診;呼吸衰竭的緊急處置原則。
⑤肺炎(重點社區獲得性肺炎)
掌握:常見肺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則(包括抗生素的停藥指征)。
熟悉:肺炎急性并發癥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
⑥相關的診療方法
掌握:吸痰術;胸部X線片判讀。
熟悉:胸腔穿刺的適應癥、禁忌癥及操作方法。
了解:常規肺功能測定方法;血氣分析結果的判定;痰涂片、抗酸染色、革蘭氏染色、痰脫落細胞檢查、結核菌素試驗的臨床應用;胸部CT檢查的適應癥、禁忌癥;胸水檢查結果的判讀。
3)消化系統:6周
①慢性胃炎
掌握:慢性胃炎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和常用的治療方法。
②消化性潰瘍
掌握:消化性潰瘍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藥物治療、并發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診處理及轉診措施。
熟悉:潰瘍病的并發癥及處理原則。
了解:消化性潰瘍發病機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出與治療方法、手術治療指征及胃鏡等檢查前的準備;各項輔助檢查的臨床意義。
③急、慢性腹瀉
掌握:急、慢性腹瀉的常見病因、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及轉診指征;腸道傳染病處置措施及報告程序。
熟悉:感染和非感染性腸道疾病的預防原則。
了解:結腸鏡檢、鋇灌腸的適應癥及準備工作。
④肝硬化
掌握:肝硬化病因、臨床表現。
熟悉:肝硬化輔助檢查的臨床意義,治療要點,常見并發癥的識別與轉診指征;肝性腦病的誘因及預防。
⑤胃食管反流病
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處理原則。
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并發癥。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機制。
⑥膽囊炎
熟悉:膽囊炎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處理和轉診原則。
⑦胰腺炎
熟悉:胰腺炎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處理和轉診原則。
⑧相關的診療方法
掌握:灌腸法的適應癥、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熟悉: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和消化系統X線檢查的適應癥、禁忌癥和并發癥;腹腔穿刺的適應癥、禁忌癥及操作方法。
4)內分泌及代謝系統:6周
①糖尿病
掌握:糖尿病的分型與診斷標準、治療原則;低血糖的原因、臨床表現及預防;糖尿病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轉診指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規范。
熟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的誘發因素;胰島素的正確應用。
了解:糖尿病流行趨勢及發病機理。
②血脂異常和脂蛋白異常血癥
掌握:脂蛋白異常血癥的分類;非藥物與藥物治療方法。
熟悉:血脂異常的各項實驗室檢查標準。
了解:血脂異常和脂蛋白異常血癥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及監測指標。
③甲狀腺功能亢進
掌握: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甲狀腺危象誘因、臨床表現及轉診指征。
熟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藥物治療(包括藥物的副作用,日常監測項目);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判讀。
了解: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三種治療方案(藥物、放射性碘治療、手術治療)的優缺點,甲狀腺危象的預防。
④甲狀腺功能減退
掌握: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轉診指征。
熟悉: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藥物治療、實驗室檢查;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診斷、治療原則。
了解: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病因、發病機制與并發癥。
⑤相關的診療方法
掌握:糖尿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判讀及快速血糖檢測。
熟悉:甲狀腺功能輔助檢查結果的判讀。
了解:內分泌試驗(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胰島功能檢查等)的測定要求。
5)血液系統:2周
①貧血
掌握:缺鐵性貧血和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預防和篩查方法;貧血的轉診指征。
熟悉: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
②出血性疾病
掌握:過敏性紫癜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診斷與鑒別診斷、轉診指征。
③急、慢性白血病
熟悉:急、慢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及轉診指征。
了解:急、慢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實驗室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④相關的診療方法
熟悉:骨髓穿刺的適應癥、禁忌癥;輸血的適應癥及注意事項。
6)泌尿系統:4周
①泌尿系統感染
掌握:急、慢性泌尿系統感染的誘因、臨床表現、鑒別診斷、常規治療及預防措施。
②腎小球腎炎
熟悉: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特點、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轉診指征及預防原則。
了解: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抗凝劑的應用;繼發性腎小球疾。ㄌ悄虿∧I病、高血壓腎動脈硬化)的診斷與處理原則。
③慢性腎功能不全
熟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原則、轉診指征、預防及早期篩查。
了解:非透析療法(營養療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適應癥;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分期及鑒別診斷。
④相關的診療方法:
掌握:導尿術的適應癥、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熟悉:腎功能檢查方法、應用和結果判斷;尿標本的采集方法。
7)風濕性疾。2周
①系統性紅斑狼瘡
熟悉: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
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誘發因素、活動度的判定、藥物治療及其預后。
②類風濕關節炎
熟悉: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
了解:類風濕關節炎的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治療方法。
8)常見地方病
熟悉:當地常見地方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及地方病監測和防治措施。
了解:當地常見地方病的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治療方法。
(3)臨床常用注射技能
掌握: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和靜脈輸液操作技術。
內科輪轉學習主要疾病和例數要求見表3,基本技能要求見表4。
表3 內科輪轉學習主要疾病和例數要求
疾 病 名 稱 最低例數
心血管系統:
1.高血壓 8
2.冠心病 4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
4.常見心律失常 8
呼吸系統:
1.上呼吸道感染 6
2.支氣管哮喘 2
3.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4.呼吸衰竭 2
5.肺炎 3
消化系統:
1.慢性胃炎 4
2.消化性潰瘍 3
3.急、慢性腹瀉 2
4.肝硬化 1
5.胃食管反流病 1
6.膽囊炎 1
7.胰腺炎 1
內分泌及代謝系統:
1.糖尿病 10
2.血脂異常和脂蛋白異常血癥 6
3.甲狀腺功能亢進 4
4.甲狀腺功能減退 4
血液系統:
1.貧血 3
2.出血性疾病 1
3.急、慢性白血病 1
泌尿系統:
1.泌尿系統感染 5
2.腎小球腎炎 4
3.慢性腎功能不全 4
風濕性疾。
1.系統性紅斑狼瘡 1
2.類風濕性關節炎 2
常見地方。 根據各地要求
表4 內科輪轉基本技能要求
操 作 技 術 名 稱 最低例數
掌握:
1.吸痰術
6
2.胸部X線片判讀 15
3.心電圖機操作,正常與異常心電圖的判讀 15
4.灌腸法的適應癥、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1
5.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1
6.糖尿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判讀及快速血糖檢測 5
7.導尿術的適應癥、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2
8.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和靜脈輸液操作技術 各5
熟悉:
1.胸腔、腹腔及骨髓穿刺的適應癥、禁忌癥及操作方法
2.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和消化系統X線檢查的適應癥、禁忌癥和并發癥
3.甲狀腺功能輔助檢查結果的判讀
4.輸血的適應癥及注意事項
5.腎功能檢查方法、應用范圍和結果判斷
6.尿標本的采集方法
了解:
1.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測定,心電圖運動試驗,超聲心動圖、頸動脈超聲的應用范圍
2.肺功能測定方法
3.血氣分析結果的判定
4.痰涂片、抗酸染色、革蘭氏染色、痰脫落細胞檢查、結核菌素試驗的臨床應用范圍
5.胸部CT檢查的適應癥、禁忌癥
6.胸水檢查結果判讀
7.內分泌試驗(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胰島功能檢查等)的測定要求
注:各科輪轉要求的病例數和基本技能操作的例數為最低要求;對于有創性技能操作,可在模型上進行;未明確要求例數的,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安排。
(二)神經內科(8周)
1.輪轉目的
系統學習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等臨床技能;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掌握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和處理;了解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的CT、MRI閱片。
2.基本要求
(1)常見癥狀
掌握以下常見癥狀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處理原則:意識障礙、認知障礙、構音障礙、面肌癱瘓、眩暈、頭痛、暈厥、癲癇發作、感覺障礙、癱瘓、肌肉萎縮、步態異常、共濟失調、尿便障礙。
(2)主要疾病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掌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院前急診處理及轉診指征。
了解: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因及發病機制;治療新進展。
2)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腦梗死)
掌握: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院前急診處理及轉診指征;緩解期的治療;針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的二級預防原則;康復指征。
熟悉: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急性期的處理原則。
了解: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病因、發病機制。
3)腦栓塞
掌握:腦栓塞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院前急診處理及轉診指征;緩解期的治療;針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的二級預防原則;康復指征。
熟悉:腦栓塞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4)腦出血
掌握:腦出血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院前急診處理及轉診指征;急性期不同的處理原則;康復指征。
熟悉:腦出血的病因。
了解:腦出血的發病機制、病理。
5)蛛網膜下腔出血
掌握: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院前急診處理及轉診指征、治療原則;康復指征。
熟悉: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的處理。
了解: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
6)其他疾病,如癡呆癥、帕金森病、面神經麻痹、腦膜炎等。
熟悉:癡呆癥、帕金森病、面神經麻痹、腦膜炎等疾病的診斷要點及治療方法。
了解:癡呆癥、帕金森病、面神經麻痹、腦膜炎等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3)基本技能
掌握:神經系統的體格檢查技術。
熟悉:腰椎穿刺的適應癥與注意事項;臥床病人的護理。
了解:頭顱CT、MRI閱片。
神經內科輪轉學習主要疾病和例數要求見表5,基本技能要求見表6。
表5 神經內科輪轉學習主要疾病和例數要求
疾 病 名 稱 最低例數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3
2.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腦梗死) 3
3.腦栓塞 2
4.腦出血 2
5.蛛網膜下腔出血 1
6.其他疾病(癡呆癥、帕金森病、面神經麻痹、腦膜炎) 各1
表6 神經內科輪轉基本技能要求
操 作 技 術 名 稱 最低例數
掌握:
神經系統體格檢查 5
熟悉:
腰椎穿刺
臥床病人的護理
了解:
頭顱CT閱片
頭顱MRI閱片
(三)急診急救(10周)
急診急救培訓包括院內急救和院前急救兩部分內容。
1.輪轉目的
(1)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診治急診病人,了解急診急救的診治流程,學習常見急癥的診斷方法與搶救原則,掌握心肺復蘇術、電除顫、洗胃、包扎、患者搬運等急救技能;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和醫患溝通技巧;
(2)具有正確評估及處理農村地區常見急癥的能力,對危重癥能正確評估其潛在風險,并給予正確的急救與處理。
2.基本要求
(1)基本知識
掌握:急癥的診斷和搶救原則;常見急癥的識別與初步處理原則、轉診指征;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術;常用急救藥物的用藥原則和注意事項。
熟悉:高級心肺復蘇的步驟、條件以及心肺復蘇的終止指標;急癥緩解后處理原則。
了解:現代急診醫學主要內容;現代急診醫療體系基本組織形式;災難搶救、重大交通事故、地震、水災、火災等重大搶救處理及防疫原則。
(2)院內急救
1)心臟驟停
掌握:心臟驟停的快速診斷、復蘇流程。
熟悉:心臟驟停的高級心肺腦復蘇術。
了解:心臟驟停的定義、病因。
2)急性左心衰竭
掌握:急性左心衰竭診斷和急救處理。
熟悉: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見原因。
3)自發性氣胸
掌握:自發性氣胸的臨床表現與體征及影像學特點。
熟悉:自發性氣胸的病因及處理方法。
了解:自發性氣胸的發病機制。
4)重癥哮喘
掌握:重癥哮喘的臨床表現、診斷與搶救處理原則。
5)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掌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診斷標準和急救原則。
熟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鑒別診斷。
6)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
掌握: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心電圖特點、診斷與鑒別診斷、急救原則。
熟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急診介入的指征。
了解:冠心病的介入治療與外科治療的方法和適應癥。
7)休克
熟悉:休克的基本分類和搶救原則。
8)上消化道出血
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救治及轉送方式。
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失血量估計、是否繼續出血的判斷方法。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內鏡治療指征與外科手術指征。
9)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掌握: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識別和急診處理。
10)癲癇持續狀態
掌握:癲癇持續狀態的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和急救處理。
熟悉:癲癇持續狀態的搬運方法。
了解:癲癇持續狀態的病因。
11)中毒與意外傷害
掌握:常見中毒診斷與鑒別診斷、急救原則;常見意外傷害的緊急救治原則及其轉運注意事項。
了解:毒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及中毒機制;農村常見意外傷害的原因。
12)急腹癥
掌握:急腹癥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
熟悉:急腹癥的處理原則及轉診指征。
13)腦出血、腦血栓
掌握:腦出血、腦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急診處理。
了解:腦出血的外科處理,腦血栓的溶栓治療。
14)創傷
掌握:顱腦外傷診治程序;氣胸、肺挫傷、肋骨骨折的診斷。
熟悉:多發傷的診治流程;骨折傷情判斷程序。
15)犬咬傷(狂犬病暴露)
掌握:狂犬病暴露后的傷口處理;疫苗注射時間、流程及注意事項。
熟悉:狂犬病暴露后處置規范。
(3)院前急救:
1)創傷
掌握:多發創傷現場急救及轉送原則;顱腦外傷的現場急救原則及轉送指征;氣胸、肺挫傷、肋骨骨折的診斷、現場急救及轉送指征;骨折急救方法以及頸椎外傷、脊椎外傷、合并截癱、四肢骨折病人的搬運方法;手外傷傷口緊急處理方法及斷指保存方法;燒傷現場急救原則及轉院指征。
熟悉:多發性創傷診斷程序;骨折傷情判斷程序。
了解:胸部外傷和骨折分類。
2)中毒和意外傷害
掌握:常見中毒的診斷、鑒別診斷、急救及轉送原則; 中暑和動物咬傷的緊急處理方法; 淹溺的緊急處理方法。
熟悉:動物咬傷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
了解:毒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及中毒機制;中暑的病理生理及臨床分類;動物咬傷主要毒理作用機制及預后。
3)心臟驟停
掌握:心臟驟停的現場識別和復蘇流程。
熟悉:心肺復蘇終止指征。
4)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掌握: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識別和非藥物治療的方法。
5)昏迷
掌握:昏迷患者的現場救治和轉運原則。
熟悉:昏迷的常見病因。
6)急性心肌梗死
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現場救治原則。
熟悉:急性心肌梗死轉運監護和處理。
7)腦血管病
掌握:腦血管病現場識別、處理及轉運監護原則。
8)低血糖癥
掌握:低血糖癥的現場識別、處理及轉院指征。
熟悉:低血糖癥的病因。
(4)基本技能
掌握:院內單、雙人心肺復蘇技術、電除顫術;洗胃術操作方法及準備工作;創傷的包扎止血固定;骨折石膏固定后的護理技術和注意事項。
了解:氣管插管術的適應癥和注意事項。
急診急救輪轉學習主要疾病和例數要求見表7,基本技能要求見表8。
表7 急診急救學習主要疾病和例數要求
疾 病 名 稱 最低例數
1.心臟驟停 2
2.急性左心衰竭 2
3.自發性氣胸 1
4.重癥哮喘 1
5.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4
6.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 各2
7.休克 2
8.上消化道出血 2
9.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2
10.癲癇持續狀態 1
11.中毒與意外傷害 3
12.急腹癥 3
13.腦出血、腦血栓 各4
14.創傷 5
15.犬咬傷(狂犬病暴露) 1
16.昏迷 2
17.腦血管病 2
18.低血糖癥 2
表8 急診急救的基本技能要求
操 作 技 術 名 稱 最低例數
掌握:
1.院內單、雙人心肺復蘇技術、電除顫術
3
2.洗胃術操作方法及準備工作 3
3.創傷的包扎止血固定 3
4.骨折石膏固定后的護理技術和注意事項 2
了解:
氣管插管術
(四)外科 (6周)
1.輪轉目的
(1)學習外科常見疾病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門診病人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等臨床技能及體表清創縫合、引流、換藥、拆線等必要的診療技術;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掌握農村地區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和處理。
(2)具有正確評估及處理外科常見疾病的能力,判斷是否需要急診手術,并能給予正確的急救與處理。
2.基本要求
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不分頁顯示 總共3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