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衛生部 教育部
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2)老年人保健
掌握:老年人健康綜合評估的內容與方法。
熟悉:影響老年人功能減退的因素及其預防措施;運動鍛煉的積極作用與方式;老年家庭安全問題及常見家庭傷害預防;老年營養配餐原則。
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處理;社區老年人護理需求的評估;臨終關懷的概念、心理與社會方面的照顧原則。
(3)婦女保健
掌握:經期衛生;婚前檢查的重要性及計劃生育指導;孕期(早期、中期、晚期)的健康管理;產褥期的產后訪視、產褥期衛生、乳房護理及母乳喂養的有關知識;產后抑郁癥篩檢;圍絕經期綜合征的預防與診治、激素替代療法的適應征;婦科常見疾�。▽m頸癌、乳腺癌)普查的意義和方法。
(4)殘疾人保健
熟悉:國家有關殘疾人權益的政策、法規;殘疾人心理特點及其特殊的心理需求。
3.社區衛生服務調查與評估
了解:通過參與社區衛生診斷,了解疾病譜及疾病順位,確定需優先解決的問題。
4.傳染病管理
掌握:法定傳染病處理方法、報告程序及報告卡填寫;常見傳染病如肝炎、結核的管理辦法。
5.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熟悉: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要求。
了解:三級防治網絡,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流程。具體包括:患者信息管理、隨訪評估、分類干預、健康體檢、轉診原則及標準、社區家庭康復原則與方法、監護人看護要求。
6.突發事件衛生應急
熟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基本知識、信息報告、處置原則、處置流程與規范;國家衛生應急相關法律法規;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與信息報告程序。
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理念;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和風險溝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
7.衛生監督協管
掌握:食品安全信息報告程序、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等流行病學調查程序與方法;職業衛生咨詢指導內容。
了解: 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內容;學校傳染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巡訪內容及報告程序;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技能要求見表22。
表22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技能要求
操 作 技 術 名 稱 最低例數
掌握:
1.新生兒訪視 2
2.兒童智力測查 2
3.兒童預防接種 20
4.視力篩查 2
5.聽力篩查 2
6.老年人健康綜合評估 2
7.產后訪視 2
(三)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技能(1周)
熟悉:社區衛生服務/全科醫療服務質量考核指標體系、評價方法和程序;本地區和本機構衛生服務信息系統的內容及管理程序;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的服務模式、意義;人際溝通技巧,包括醫患溝通、與社會工作者等溝通的技巧;國家和地方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基本藥物制度及內容;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管理要求和醫療、藥品、財務與信息等管理原則及程序;與基層衛生服務有關的衛生法律法規。
三、理論培訓
理論培訓共由17門課程、4個系列講座組成,總共357學時。理論課程按內容分為四個模塊: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與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相關課程(81學時);臨床醫療服務相關課程(126學時);全科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相關課程(105學時);綜合系列講座(45學時),其中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與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課程,安排在培訓開始的第1-2周,采用集中授課的形式進行;臨床醫療服務相關課程和全科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相關課程,安排在臨床培訓和基層實踐過程中進行;綜合系列講座亦根據具體內容安排在臨床培訓或基層實踐過程中進行。
理論課程的總體進度安排,詳見表23。
表23 理論課程總進度安排
第1-2周 第3-84周 第85-100周
集中授課(81) 臨床縱向課程(156學時) 社區縱向課程(120學時)
課程名稱 學時數 課程名稱 學時數 課程名稱 學時數
1.全科醫學理念與基本理論 27 1.臨床基本技能訓
練 36 1.臨床預防與健康教育 15
2.全科醫療中的常見行為與心理學問題 18 2.臨床綜合課程講
座 45 2.社區常見慢性病管理 18
3.全科醫療中的醫學倫理、法律法規問題及醫患溝通 18 3.常見癥狀的鑒別
診斷 27 3.社區特殊人群保
健 18
4.衛生經濟學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 9 4.危重癥的識別與
處理 18 4.突發事件衛生應
急 18
5.文獻檢索與閱讀 9 5.社區衛生服務管
理 9
6.預防接種 9
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9
8.法定傳染病報告與處理 9
講座1:現場急救與病人轉運 12 講座1:基層合理用藥
講座2:常見病的規范診治與管理 9
講座3:社區康復理論與技術 9 15
注:理論課集中培訓按8學時/天;臨床和基層醫療實踐階段課程和講座按4-8學時/周實施。
(一)全科醫學基本理論與職業理念和綜合素質相關課程 (81學時)
1.全科醫學理念與基本理論(27學時)
掌握:全科醫學的核心理論、全科醫生的角色與專業素質要求、全科醫生的工作內容與方式、全科醫生的臨床思維與以病人為中心的照顧原則、全科醫療服務模式與原則、全科醫療與其它專科醫療的區別與聯系、臨床預防的概念與方法。
熟悉:循證醫學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科醫療中的應用;社區衛生服務與全科醫療相關政策;社區衛生服務、社區衛生診斷的概念及其與全科醫療服務的關系。
了解:全科醫學與其它臨床專業學科的區別與聯系、全科醫學與替代醫學、全科醫療與社區衛生服務的關系。
2.全科醫療中的常見行為與心理學問題(18學時)
熟悉:行為醫學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人類行為與健康的關系、行為障礙的分類與特征;常見心身疾病及其識別、應激、常用心理行為干預技術。
了解:行為障礙的評估與診斷方法等。
3.全科醫療中的醫學倫理學、法律問題及醫患溝通(18學時)
掌握: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及其內涵;倫理學基本原則的實際應用;人際溝通和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
熟悉:基層醫療中常見倫理問題及其應對原則;與全科醫療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醫生的權利與義務,病人的基本權利;醫患溝通。
了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常見醫療糾紛案件的原因和特點。
4.衛生經濟學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的應用(9學時)
熟悉:衛生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衛生服務需求、衛生服務的投入、產出、衛生總費用、疾病負擔、成本效益、成本效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概念及其在衛生服務規劃中的實際意義;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要與需求。
了解:衛生經濟學的概念;衛生政策制定與衛生經濟學研究關系。
5.文獻檢索與閱讀(9學時)
掌握:全科醫學主要期刊的特點及其檢索途徑。
熟悉:文獻閱讀與利用的原則和方法。
(二)臨床醫療服務相關課程 (126學時)
1.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課程 (36學時)
掌握:門診及住院病歷的書寫;規范的體格檢查操作;無菌操作的基本步驟與方法;臨床常見X線、B超結果的判讀;心電圖機操作及正常心電圖和異常心電圖的鑒別;常用實驗室檢查項目和化驗值的解讀;輪轉各科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
2.臨床綜合課程 (45學時)
掌握:臨床常見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疾病康復相關知識和技能;慢性病的治療與管理;常見傳染病的臨床表現及預防措施;相關衛生政策法規;醫學人文相關知識和技能。
3.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 (27學時)
掌握:發熱、胸痛、腹痛、頭暈、意識障礙、嘔吐、便血、貧血、搔癢等社區居民常見臨床癥狀的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
4.危重癥的識別與處理 (18學時)
掌握:掌握昏迷患者的識別、處理(現場和急診)與轉運原則;呼吸困難的識別、處理與轉運原則;心臟驟停的現場處理與心肺復蘇的流程;胸痛患者的診治流程;兒童急性中毒的識別與處理。
熟悉:緊急分娩的處理;急性喉頭水腫、眼內異物的緊急處理原則及其轉運注意事項。
(三)全科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相關課程 (105學時)
1.臨床預防與健康教育(15學時)
掌握:疾病預防的三級策略;臨床預防的概念、方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設計思路;群體健康教育和個體健康教育的實施步驟與實施注意事項等。
熟悉:健康教育的效果評估;兒童青少年常見傷害及其預防策略;食品安全;常見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及其預防策略;食物中毒的調查方法、內容與處理措施。
了解:健康教育、健康宣傳、健康促進的區別。
2.社區常見慢性病管理(18學時)
掌握:社區常見慢性疾�。ǜ哐獕翰�、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墓芾硪幏�、指南及其臨床應用、慢性病管理效果評估等。
熟悉:慢性病防治策略與措施;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及干預;多種慢性病共存時,用藥的注意事項及其藥物副作用的監測方法。
了解:慢性病的流行概況。
3.社區特殊人群保�。�18學時)
掌握:嬰幼兒保健、兒童保健、青少年期保健、婦女保健、男性保健、老年保健、殘疾人保健的相關組織管理體系、保健內容與保健方法。
4.突發事件衛生應急(18學時)
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基本知識、信息報告、處置原則、處置流程與規范;衛生應急相關法律法規、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國衛生應急相關法律法規、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基本知識。
熟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理念。
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和風險溝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
5.社區衛生服務管理 (9學時)
熟悉: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相關概念、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相關政策及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影響、團隊合作的原則、全科醫療健康檔案的建立與管理、醫療行為規范、醫療服務質量管理、績效考核設計與實施等內容。
了解:我國衛生體系的組成和醫療保障制度,重點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6.預防接種(9學時)
掌握: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免疫程序、預防接種禁忌癥、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診斷、報告要求及處置原則,提高疫苗針對傳染病的報告、調查及采樣等實踐技能。
了解:《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
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9學時)
掌握: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規范和工作流程、患者分類干預要求、考核評估指標等。
8.法定傳染病報告與處理(9學時)
掌握:法定傳染病報告程序及報告卡填寫;法定傳染病處理方法。
(四)綜合系列講座 (45學時)
1.現場急救與病人轉運(12學時)
掌握:農村常見創傷的現場急救與轉運方法和注意事項;氣道異物、兒童溺水、電擊傷、犬咬傷、蛇咬傷等急癥的處理與轉運注意事項。
熟悉:急救藥物的保存、使用注意事項。
2.常見病的規范診治與管理(9學時)
掌握:農村常見病規范診治與科學管理的原則。
熟悉:常見功能性疾病的診斷和處理原則。
3.社區康復理論與技術(9學時)
掌握:社區康復醫學的概念、研究范疇。
熟悉:適用于農村常用康復技術及應用原則。
4.基層合理用藥(15學時)
掌握:農村地區基層醫療中常見病所使用基本藥物的作用原理、用藥原則、用藥劑量、藥物副作用的監測及注意事項;農村地區常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其用藥禁忌;農村地區常用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及其注意事項。
了解: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的合理使用原則;癌癥患者常用化療藥物的藥理作用、副作用及其注意事項。
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準(試行)》的通知
不分頁顯示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